...病证名。指小儿伤食所致的吐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乳食不化,其吐及粪皆有酸臭气者,此伤食吐泻也。”治宜消食导滞,用胃苓汤或守胃散(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南星、防风、藿香、干葛、天麻)加减。...
...小儿吐泻之症最多.或专吐.或专泻.或吐泻交作.其因伤食而吐泻者.腹必硬.所吐所泻.必有酸臭气.保和丸消之.因伏暑而吐泻者.小水必不利.必兼烦渴.吐则香薷饮.泻则四苓散加益元散.或导赤散加川连清之.因受寒而吐泻者.唇舌面色必痿白.口不渴....
...温服.无时.人参散治如前.人参 茯苓 石莲肉(去心各一分) 甘草(二钱炙) 黄 (半两蜜炙)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枣半个.煎三两沸温服.无时.白术散治胃气虚弱.吐泻发渴.白术 人参(去芦) 木香 白茯苓 藿香叶(去土) 甘草(炙各一钱)...
...吐泻者,上吐下泻,亦名霍乱也。一切吐泻霍乱,通宜五苓散(二十四)、益元散(五十二)、白术散(四十二)。吐泻霍乱烦渴,并中外诸邪所伤而吐泻腹满痛闷者,并皆桂苓甘露饮(三十四)、澹渗汤(二十五)。...
...五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壮热,此热也。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吐乳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
...国语辞典 年幼弱少。 南朝梁.簡文帝.復臨丹陽教:「吾沖弱寡能,未明理道。」 新唐書.卷二二五.逆臣傳下.黃巢傳:「當是時,天子沖弱,怖而流淚。」...
...国语辞典 虛弱多病。 晉書.卷五十一.皇甫謐傳:「吾聞食人之祿者懷人之憂,形強猶不堪,況吾之弱疾乎!」 紅樓夢.第六十回:「因素有弱疾,故沒得差。」...
...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人民朴质,就不敢触犯法律;民众放纵就敢于恣意妄为。不敢触犯法律就会守法。人民守法,就听众役使;任意而行就不受控制。所以说采取强民政策以...
...国语辞典 年少遭亂而流落他鄉。 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郭象.注:「少而失其故居名為弱喪。」 南史.卷七十五.隱逸傳上.顧歡傳:「悖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
...小儿吐泻,有身温者,有身热者,有身凉者,有吐泻成惊风者,有夏秋伤暑吐泻者,有初生三日内吐泻者。仲阳云∶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不思乳食,大便青白,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乳,当下之,后和胃,下用白饼子,和胃用益黄散主之。三日以后至十日,吐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