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_【中医宝典】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 第一阶段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75.html

附∶肠风脏毒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曰∶阴结,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又结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也。脉虚涩,非肠风脏毒也。为中虚,宜灸中脘,气海。药方败毒散 治初血。方见瘟疫门。芎归汤总治诸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58-2.html

亻聂niè,音聂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软弱无力,邪气充塞。或作“衤聂襞”,谓松弛起皱纹。《灵枢·根结》:“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亻聂辟,皮肤薄着,毛腠夭膲,予之死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47.htm

阴受病发痹第一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刺膝无疑。足不仁,刺风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痹,会阴及太渊、消泺、照海主之。嗜卧,身体不能动摇,大温一本作湿,三阳络主之。骨痹烦满,商丘主之。足下热关主之。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虚廉主之。胫痛,足缓...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25.htm

针灸禁忌第一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长夏刺经。又曰∶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

http://qihuangzhishu.com/661/74.htm

屈原的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_诗人_【文学360】

...不但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93.html

《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 奇经八脉第二 脉度第三 十二经标本第四 经脉根结第五 经筋第六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卷三\诸穴总计六百五十四穴。单四十八穴,双三百零八穴。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index.html

西塘感症_《医宗己任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则和解解毒.必里症全具而脉实.舌燥口干.心坚满.方可攻下.若饮食在胃脘中.未曾腐熟.糟粕未成.虽芩连栝蒌等.俱不可用.况硝黄乎.恐变结胸故也.荒岁多疫.皆因饥饱不时所致.右气口脉多大.用人参败毒散.先发其表.次用人参柴胡汤以和解.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renbian/706-12-1.html

果藤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果藤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Xià Guǒ Tén?? 【别名】嘴签《云南中草药选》,亚奔波傣名。 【来源】为鼠李种植物果藤的茎叶。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达10米。茎...

http://zhongyaocai360.com/X/xiaguoteng.html

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会计_《宋史》

...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至是,始大裁损。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三司度功费然后给。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宁节皆赐服,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794.html

共找到395,9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