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解释_道教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須繳納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始盛行於蜀郡,後經弟子廣布,信徒漸增,遂正式成為道教,流傳於全國。...

http://hanwen360.com/c/50964.html

道教的教理与教义的区别_道家_【文学360】

...签·道教本始部》中曾说“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对教理教义的分别,陈撄宁先生在其著述中说凡是一种宗教,必有一种信仰,有信仰必有所以信仰之理由,用语言文字来说明这个理由,使人们能够了解而容易入门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理”;某一种宗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73.html

道教三清元始天尊的文献记载_道家_【文学360】

...元始天尊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道教天神分为七阶﹐元始天尊列为第一阶。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92.html

绥化道教的兴盛时期_道家_【文学360】

...自闯关东的社会习俗开始以来,山东等地大量移民陆续携眷辗转来到绥化筑室定居、劳作谋生。随之,更多的道教门派相继传入绥化城内。在这一时期,绥化诸多宫观纷纷建起并收徒传教,斋醮科仪等法事活动也日益增多。 直至清末民初之际,绥化各地宫观仍有续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31.html

道教大本教_宗教文学_【文学360】

...教祖出口直原是京都府的农妇,生活贫困,信奉金光教。52岁时,长女和三女精神错乱。她自称金神附身,写出《神谕》,宣称要靠金神之力改建“三千世界”。 1897年脱离金光教而独立,在农民和市民中获得迅速发展。出口直死后,其婿出口王仁三郎掌握教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63.html

道教赋体散文文学_道家_【文学360】

...至于赋体散文在道教经籍中虽然比较少见,但却也别具一格。赋体散文的重要特点或功能之一就是铺排描写。它适合于道士们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体验和修道生活,所以一些道教学者也采用了这种写作形式,或以描写炼丹性状,或以铺叙读经感受,等等。有的作品在标题...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10.html

绥化道教的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新时期_道家_【文学360】

...所辖的北林、海伦、绥棱、兰西等地道教事业纷纷兴起,道众们发扬爱国爱教、重生贵和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塑造着宗教文化精品和旅游景观。 绥化道教界,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成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北林区的慈云观,该观道众在史明洁住持的带领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33.html

道教的科斋礼仪_道家_【文学360】

...左手上香,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次左,再上有香,上香后复回跪垫礼叩。 道士礼叩分为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两种。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足离跪势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94.html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是什么?_道家_【文学360】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部分学者认为,就本身来说,这种神仙崇拜和道家思想少有相关联的成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28.html

道教的穿戴礼仪_道家_【文学360】

...;法衣则多红、黄色,也有蓝色、绿色;方丈穿的法衣多为紫色;班衣以红、黄居多。 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士的合格服饰,不仅是衣帽整齐,而且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93.html

共找到452,1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