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信战》为题乃取“信义”之意,其要旨是阐述将帅以“信”治军的重要性。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士卒所以能够舍生忘死地去奋勇杀敌,都是由于平时将帅带兵以“信”的结果。这里所引“信则不欺”乃是《六韬·论将篇》提出的将帅必备的五种条件之一(即...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兵至羌虏所。羌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欲渡湟水。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
...本篇虽以《山战》为题,但实质所阐述的是控扼制高点对作战的重要性问题。它认为,无论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对敌作战,都应先敌抢占制高点,从而使自己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这样,既可以发挥兵器的击刺作用,又便于向敌人猛烈冲杀而取胜。这里所引“山陵之战...
...本篇以《分战》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实施分兵击敌和怎样分兵击敌的问题。它认为,在敌寡我众的条件下作战,为实施分兵击敌的指导原则,在利用地形方面,要选择平坦宽阔的地形条件;在兵力部署方面,要以主力担任正面进攻(“为正”),以一...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候,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 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绣〕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子昂、〔弟子安民〕,操中流矢,师还舞阴...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 东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坐不设席,行不乘骑...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之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 《南史》:陈武帝...
...本篇以《斥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实施敌情侦察的重要性。它认为,只有通过侦察摸清敌人的实际情况,才能使自己预有准备,从而确保作战的胜利。本篇引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的“以虐待不虞者胜”,虞,准备,防范;全句意思是: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