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冷痛的检查_小腹冷痛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中医治痛经分实证、虚证、寒证、热证,临床上以寒证较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处拒按,连及腰脊,得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对待因寒证引起的痛经,不妨试试贴敷,我们常选用的穴位是: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XiaoFuLengTong337207.htm

直中三阴诸证_《医学心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七分,甚者倍之。腹中冷痛问曰∶腹中冷痛,何以属直中寒证?答曰∶寒气内攻,腹中骤然暴痛,手足口鼻俱冷,或腹中寒冷,欲得热物熨之,不比传经腹痛,由渐而至也。且寒痛绵绵不止,热痛时作时止也。呕吐清涎沫问曰∶呕吐清涎沫,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胃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wu/657-7-15.html

注意食者身体的阴阳平衡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分析归纳其本质,用一个简单的词把其本质描述出来。一般有阴证、阳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及其他的一些种类。 所说的阴证就是指人体的新陈代谢低一下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和体温病态地降低,面色苍白,身体畏寒怕冷,轻微腹泻。 阳证是与阴证正好...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06.html

热剂_方药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热剂即热药治寒证。 【热剂】 热能去寒,如干姜、附子之类。即热药治寒证。例如四肢寒冷,怕冷、四肢屈曲而睡,水泻,排出不消化的食物,口不渴,脉沉细无力,可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100.html

热无犯热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意思是如果没有寒证,那幺在炎热的夏天,不要随便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发生变证。但如果是表寒证,须用属于热药一类的辛温发表药,就不在此例。不过夏日用辛温发表,对于方药须有选择,剂量必须斟酌。...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435.htm

热无犯热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意思是如果没有寒证,那么在炎热的夏天,不要随便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发生变证。但如果是表寒证,须用属于热药一类的辛温发表药,就不在此例。不过夏日用辛温发表,对于方药须有选择,剂量必须斟酌。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rewufanre-2600.html

寒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http://qihuangzhishu.com/92/39.htm

痼冷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 【痼冷】 痼,久病之意。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如脐腹冷痛,呕吐清涎,骨节拘急而痛,四肢不温等。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74.html

表里俱寒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表里俱寒即内外俱寒,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 【表里俱寒】 即内外俱寒,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外感寒邪,又内伤生冷寒滞之品,或平素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表现为既出现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里寒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00.html

微者逆之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微者逆之指病证明显而较轻,如热证、寒证,只须针对病情,采用“逆治”的“正治法”即可。 【微者逆之】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微,指病证明显而较轻,如热证、寒证,只须针对病情,采用“逆治”的“正治法”即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287.html

共找到2,4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