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韻會》七餘切,𠀤音苴。《說文》久癰也。《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注》癉疽,惡創。《疏》疽癰也。《史記·孫吳傳》卒有病疽者...
...甘蕉 【释名】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甘、大寒、无毒。 【主治】: 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血淋涩...
...《贝佥》者,州之名号也。韦齐休《云南行记》有十《贝佥》,字作此《贝佥》字。案:“《贝佥》”字,原本误作“脸”,今从《一统志》改正。又韦齐休《云南行记》七字原本误作大书,今亦改正。 大和、阳苴咩谓之阳《贝佥》,大厘谓之史《贝佥》,邆川谓之赕...
...陆曰:“郑云:‘名《间传》者,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间传》者,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此於《别录》属《丧服》。 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
...》。此本得之宜良张曲山,书前有抄书人题识,盖康熙十四年抄本,历今适二百年。虽间有虫蠹,而纸墨犹新。抄者又注云∶“一名《苴兰本草》,非也!苴兰本系沐忠节集,未经刊刻考明,认真形象,或经过试验,方可传人治病。”岁在光绪元年乙亥夏 怀清于锡金跋...
...「释名」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气味」(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主治」1、喉舌疮烂。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3、月经不调。用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
...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苴,一名瓜苴,一名道华。生九真池泽,七月采。方药不用,俗中莫识。昔九真辽远,亦无能识访之。〔谨案〕此苏,生下...
...《唐韻》《韻會》胥里切《集韻》想止切《正韻》想里切,𠀤音葸。《說文》麻也。《書·禹貢》岱畎絲枲。《廣韻》無子曰苴,有子曰枲。《爾雅翼》有實爲苴,無實爲枲。二說相反。○按《周禮·典枲》疏:牡麻者,枲麻也。《爾雅·釋草》:莩,麻母。郭註:...
...諸柘巴苴。 又《唐韻古音》讀諸。甘蔗一名甘諸,南北音異也。 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甘柘巴苴。〕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甘柘改諸柘。...
...》。此本得之宜良张曲山,书前有抄书人题识,盖康熙十四年抄本,历今适二百年。虽间有虫蠹,而纸墨犹新。抄者又注云∶“一名《苴兰本草》,非也!苴兰本系沐忠节集,未经刊刻考明,认真形象,或经过试验,方可传人治病。”岁在光绪元年乙亥夏 怀清于锡金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