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病脉并治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半表半里之间,而人之藏则有偏多偏少之异,故其病有热多者,有寒多者,有里多而可下者,有表多而可汗、可吐者,当各随其脉而施治也。周扬俊曰:人之疟,由外邪之入,每伏于半表半里,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故寒热往来,主少阳,谓兼他经则有之,谓全...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98.htm

“治”求解寒温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热病是整个外感病的总称,它允许不同的医学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划分不同的阶段,也允许不同的医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划分不同的证型,作为某个时空点的标志,也就是和方进行治疗。 对于外感热病的不同阶段,温病学家、伤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829.html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辨浅析 辨病位 辨病性 辨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胡希恕先生指出:《伤寒论》之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而且来自八纲。八纲即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其实在表里中间,还有一个半表半里,按数而论,应为九纲。由于言表里,而半表半里即寓其中,所以习惯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六经余_《脉因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心经之热浅深也。白而滑,乃邪在半表半里也;白而涩,热在里也;黄而干,热在胃也;黑者宜下。哕皆胃疾,或寒,或妄下之虚。厥,手足冷。有寒,有热。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先厥而后热者,阴退阳气复;始得之便厥,皆阳不足而阴胜也,所主为寒。谵语四 ...

http://qihuangzhishu.com/744/10.htm

小儿血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_【中医宝典】

...异常(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硬肿);(10)肢体麻木或偏瘫;(11)血瘀型疳积,血瘀型单纯性肥胖等;(12)面色不泽,晦暗无华;(13)理化检查:具有血液循环瘀滞表现。 凡具备以上一项即可诊断血瘀。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59.html

我的临四辨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发挥。 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提炼出的“临四辨观”,即“辨病识疾、辨证立法、辨症处方、辨药择优”,就是强调了继承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 为提高疗效,必须提倡汲取现代医学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医学诊断与实验室的技术与“辨病,辨证,辨症,辨药”这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585.html

脉不可偏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别不别,则无以措治。”《玉函经》言:“脉为医门之先,其理微妙……切而知之以察其内,之于脉不可偏废。”笔者从医40余年,深感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比如对常见的感冒,脉浮紧为风寒型,脉浮缓为风热型。若右寸浮弦必有较剧的头痛。若左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9.html

目眩口苦_《医学心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问曰∶目眩口苦,何以是半表半里?答曰∶目者,肝之窍也,胆附于肝,今少阳胆病故目眩。口苦者,胆之汁也,热泄胆汁,故口苦。凡目眩、口苦者,即是少阳半表半里当和解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57/72.htm

论中脉形状指法主病_《伤寒六书》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中,按至皮肤之下,肌骨之间,略重按之乃得,谓之半表半里也。然亦有二焉,盖阳明少阳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也。长而有力,即微洪脉也,此为阳明在经,其微有头疼眼眶痛,鼻干不得眠,发热无汗,葛根解肌汤。若渴而有汗不解,或经汗过渴不解者,白虎...

http://qihuangzhishu.com/700/32.htm

论中脉形状指法主病_《伤寒六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按至皮肤之下,肌骨之间,略重按之乃得,谓之半表半里也。然亦有二焉,盖阳明少阳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也。长而有力,即微洪脉也,此为阳明在经,其微有头疼眼眶痛,鼻干不得眠,发热无汗,葛根解肌汤。若渴而有汗不解,或经汗过渴不解者,白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iushu/700-8-4.html

共找到309,7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