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相关评论_【古诗文大全】

...主旨,一立,一劈,一驳,一断,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 王安石非常反对华而不实文风,反对过于雕镂文辞,主张“意惟求多,字惟求少”。他给祖择之书云:“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95.html

苏轼生平_文学家_【文学360】

...,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时候,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67.html

高太后简介_古代美女_【文学360】

...北宋宣仁皇太后高氏(1032年—1093年),小名滔滔,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她姨妈是宋仁宗曹皇后,因此家庭地位显赫。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大官司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7915.html

桂枝香·登临送目创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1、高克勤 等 .王安石及其...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9429.html

沈括排挤苏轼

...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 短暂同事经历后,苏轼于1066年父丧后回乡两年多,等他再返回东京,就与沈括走上了不同政治道路。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做宰相,进行了激进改革。沈括受到王安石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69.html

曾巩诗词_诗词_【文学360】

...曾巩也擅长写诗,有四百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五古《追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呼声,与王安石《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907.html

蔡确生平

...,安徽寿州),朝廷之世臣也,天下之士,不出于韩,即出于吕。”因此,北方大士族对土地兼并也肆无忌惮,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改革,势在必行。仁宗朝富弼、范仲淹改革——新政不彻底,这才有了神宗朝王安石(江西抚州人)变法,而成为变法中坚,大多...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50.html

辨奸论赏析_【古诗文大全】

...也,其祸岂可胜言哉?”王安石是否如此,且不论。但阴贼险狠如王卢之合一,代有其人,今也不鲜,这是此论给予后人启迪之一,须警惕而“辨”。否则,其祸轻则杀身,重则祸国殃民。 其二,作者提到一种“不近人情”现象:“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58.html

明妃曲二首写作背景_【古诗文大全】

...这首诗可能写于1058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王安石任度支判官,政治不得力,后上万言书之后政坛上却没有回音,惆怅之时创造。 ...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3926.html

苏轼仕途_文学家_【文学360】

...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朋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33.html

共找到846,4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