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象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叔和比之“帛浮水面”,时珍比之“水上浮沤”,皆状其随手而没之象也。主病 濡主阴虚,髓竭精伤。左寸濡者,健忘惊悸。濡在左关,血不荣筋...
...脉象的一种。濡,就是软的意思。脉来细软而浮,轻按可触知,重按反不明显。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滞留。 ...
...【方歌】肿疡濡弱脉不足,扶虚托里始能痊,溃后虽为脉病应,但无虚候始得安。【注】肿疡脉见濡弱不足者,必用扶元托里之剂,始能痊也。溃后脉见濡弱,虽为脉病相应,但无虚证,始得安全。若精神疲惫,饮食不思,亦危候也。...
...《眼科秘诀》冲和汤羌活 苍术(制) 防风(各一钱) 黄连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细辛(六分) 甘草(五分)加姜三片,葱头一个,长五寸,煎热服。次一剂不用葱。外以二圣散洗之。如重,用玄灵圣药点之,几次即愈。 目录 《眼科秘诀》冲和汤 《杨氏...
...《是斋百一选方》冲和散治寒温不节,将摄失宜,或乍暖脱衣,盛热饮冷,或坐卧当风,居处暴露,或风雨冲冒霜冷,凌晨早出,呼吸冷气,或久晴暴暖,忽变阴寒,或久雨积寒,致生阴湿。候,皆为邪疠侵伤肌肤,入于腠理,使人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
...《外科理例》冲和膏治一切疮肿不甚热。积日不消。紫荆皮(炒五钱) 赤芍药(炒二两) 独活(去节炒三两) 白芷(一两) 菖蒲(一两)上为末。葱头煎汤。调搽。 目录 《外科理例》冲和膏 《古方汇精》冲和膏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冲和膏 ▼ 相关...
...《海药本草》冲洞根谨按《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海隅。苗蔓如土瓜,根相似。味辛,温,无毒。主一切毒瓦斯及蛇伤。并取其根磨服之,应是着诸般毒悉皆吐出。(《大观》卷十页46,《政和》页259,《纲目》页1038)《证类本草》冲洞根味苦,平,无毒。...
...【方歌】浮沈无力曰濡弱,中取无力芤脉看,沈极筋骨为伏脉,浮沈极力革牢参。【注】浮而无力谓之濡脉,沈而无力谓之弱脉,浮沈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芤脉。沈极推至筋骨,按之而始得者,谓之伏脉。浮而极有力者,谓之革脉。沈而极有力者,谓之牢脉...
... 加味五苓散 加味竹叶汤 露姜饮 氤氲汤 方剂主治:脉濡 柴平汤 大柴胡汤 当归附子汤 防己黄耆汤 金不换散 理中加附子汤 理中汤 平胃散 升陷汤 四逆汤 调卫汤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