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之轻者为濡,平沙面雨霏千点,沉之重者为牢,锦匣里绵裹一针。濡濡脉按须轻,萍浮水面生。平人多损寿,莫作病患评。(《脉经》曰∶濡脉极软而浮,如帛在水中,轻手乃得,按之无有。”按濡主血虚之病,又主伤湿,平人不宜见此脉。濒湖曰∶“平人若见似无根...
...体象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叔和比之“帛浮水面”,时珍比之“水上浮沤”,皆状其随手而没之象也。主病 濡主阴虚,髓竭精伤。左寸濡者,健忘惊悸。濡在左关,血不荣筋...
...出自:唐初诗人虞世南的《蝉》 原文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又称濡泄、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
...濡脉为湿盛,细脉为津伤,湿热脉亦濡,细亦主无阳,濡脉如棉在水中,细脉如蛛牵细,濡而似缓有湿热,细而无力为阳虚,津伤之细,细而有力,津伤则生热,故细而有力,细而有力着骨,则为积聚,濡中藏细,则湿伤津液,故濡溢于外细现于内,故湿用利水药,有不...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
...名指正名,如张机的机,即是正名,仲景是字。 【名、字、甫】 名指正名,如张机的机,即是正名,仲景是字。后世的“甫”字,实际上也是“字”,如“周学海.澄之甫”即“周学海”字“澄之”的意思。...
...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径御夷故城东,镇北百四十里,北流,左则连渊水注之,水出故城东,西北流径故城甫,又西北径绿水池南,池水渊而不流。其水又西屈而北流,又东径故城北,...
...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注释 ⑴陈章甫:江陵(今...
...国语辞典 簫與管。 詩經.周頌.有瞽:「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文選.潘岳.藉田賦:「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𥐪隱以砰礚。」 單管的簫,即豎笛。 樂府詩集.卷六十三.雜曲歌辭三.南朝宋.鮑照.升天行:「鳳臺無還駕,簫管有遺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