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秦汉时期为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汉淳于意对内科杂病认识与诊疗水平较之前代都有显著提高,尤其辨证论治思想确立与运用,使内科杂病学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在具体病证认识上,对虚劳、肺痈、痰饮等辨证论治均有了比较系统阐述病例。淳于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2.htm

严苍山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当然,严氏认为金元后诸名家亦有卓著成就,如刘完素主火,张洁古主脏腑,张子和主祛邪,朱丹溪主滋阴降火,张景岳、赵献可主温补,叶、薛、吴、王阐发温论治,吴师机主外治法,王清任主瘀血,唐宗海主血证等等, 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医学理论,丰富了祖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cangshan/512-2-1.html

陈维崧成就

...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湖海楼词》最为可贵,是能注意反映社会现实,如〔贺新郎〕《纤夫词》,写清兵征发10万民夫替战船拉纤,"列郡风驰雨骤",使得"闾左骚然鸡狗",还写到一民夫与"草间病妇""歧诀绝",情状凄惨。〔南乡子〕《江南...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776.html

论方证对应中之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而只宜和解,顾阳气,护津液等。 但是历史上也有学者对上述研习思路持有不同观点。清代柯琴、徐灵胎等医家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力倡方证对应,主张《伤寒论》类方研究,一改以往以经解经、随文敷衍之风,别开生面,医学风气为之一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54.html

石破天惊医学雄论_【中医宝典】

...对象。其理论无一不是从人类疾病观察研究中得来,又回到人类疾病临床诊疗中。恰如医坛新秀聂菁葆所言:“中医学起点和归宿都是活生生、与整个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有机个体。” 西医学是否恪守这一准则?很少有人质疑。认真考察一下西方医学“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39.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厥”,获得成功。说明当时是针石并用,在医学专著中,《灵枢·玉版》说:“其已致脓者,其惟砭石、铍锋之所取也”。《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疽砭石”。亦皆说明,自远古以来,以砭石为针灸医疗用具历史事实。马王堆古医书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5.htm

清代医事制度以及医学教育_【中医宝典】

...出产药材地方,每年照例解运药材,交纳药库由管库委官验收贮存。其药材均以生药交进,经管理药库医官验看,由御药房处于差役地位“苏拉医生”或以民间召募“民医生”切造、炮制备用。 清代对东北地区所产伤寒论》者,题请作为医学官教习,每省一人,准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04.html

清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_【中医宝典】

...出产药材地方,每年照例解运药材,交纳药库由管库委官验收贮存。其药材均以生药交进,经管理药库医官验看,由御药房处于差役地位“苏拉医生”或以民间召募“民医生”切造、炮制备用。 清代对东北地区所产伤寒论》者,题请作为医学官教习,每省一人,准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3.html

辽夏金元时期临床各科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用升阳益胃汤,治脾胃内伤,用补中益气汤;治肾阳虚损,用沉香温胃丸。其中,他在所创制升阳补气法指导下,针对脾胃病发展一套系统方剂,运用极为广泛深入,上也有较好疗效,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并对宋元时期以及后世诸家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2.html

徐干成就

...论证讲求逻辑、条理贯通,还不失为一部较好论说文专著。它是“建安七子”中今存唯一专著。 他著作,除《中论》外已散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 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卷,...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99.html

共找到914,7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