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此不过一时据理拟议之词,实未知果何义也。嗣读《千金方》,乃知即伤寒之别名也。俗每谓不可用药,须俟自愈,枉死者多,是敝俗已千余年矣。仲景《脉》有曰∶至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为欲解也。情形与此符合,...

http://qihuangzhishu.com/683/67.htm

伤寒论·痉湿暍脉译文

...外邪所致的痉、湿、暍这三种病,应该另外讨论。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的表现相似,所以在本篇叙述。 太阳,有痉的表现,而又见发热、无、怕冷的,名叫刚痉。 太阳,有痉的表现,而又见发热、出汗、不怕冷的,名叫柔痉。 太阳,有颈项强急、口噤...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324.html

伤寒论·痉湿暍脉译文

...外邪所致的痉、湿、暍这三种病,应该另外讨论。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的表现相似,所以在本篇叙述。 太阳,有痉的表现,而又见发热、无、怕冷的,名叫刚痉。 太阳,有痉的表现,而又见发热、出汗、不怕冷的,名叫柔痉。 太阳,有颈项强急、口噤...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24.html

太阴并治全篇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攻表宜桂枝汤,此三阳阳邪,传入太阴,邪从阴化之寒证也。如少阴下利,白通汤主之,此太阴寒邪,传少阴之寒证也。如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此少阴寒邪传厥阴之寒证也。皆历历可据,岂得谓伤寒阴不相传,无阳从阴之化理乎?夫太...

http://qihuangzhishu.com/337/82.htm

温病脉并治篇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伏藏于肌肤,过时而发,名为温病是也。故时气、伏气之为,二者不可不焉。春三月名曰发陈,是伏气欲发之月也。假令旧有伏气之人,乘冬不藏精之隙,而病者,当须以脉识之。今月之内,初伤寒、温病者,脉若微弱,是少阴脉也;若喉中痛,是少阴也。然其痛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4-12.html

汗液异常_《常见病自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异常,也能反映出许多种疾病。下面就从量,出汗时间,出汗部位,汗液颜色等几方面进行说明。一 正常人在外部环境适宜,情绪平静,活动量一般的情况下,出汗量一般每天在500~1000毫升左右。在剧烈活动、进食、衣物过厚,气候炎热等情况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jianbingzice/133-6-1.html

_《万回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师曰∶以出时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服二仙酒。二仙酒黄 (蜜炒) 白芍(酒炒,各五钱) 桂枝(三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原式》曰∶心热则出,亦有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作,凉膈散主之(方见火)□一自汗不休,因内伤及一切虚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binghuichun/616-11-6.html

门_《幼科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总括自汗属阳有虚实,或因胃热或表虚,睡中盗汗为阴弱,心虚血热随医。【注】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若无故而出者,乃因阴阳偏胜也。如小儿无因而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有虚实之别。虚者出翕翕,...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kexinfayaojue/774-9-3.html

痄腮诊断思维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1.思维 (1)诊断要点 1)潜伏期:2-3周,平均18天。 .2)前驱期表现:很短,数小时到1-2天。有发热、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注意发热程度不等,也有体温正常者。 3)腮腺肿期 ①体温:仍发热,以中等发热多见,但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79.html

卷第二 太阳并治法上第五_《伤寒论》

...太阳之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发热,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199.html

共找到200,8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