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中印两国,都是古代文明古国,各有自己民族文化。两国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即有涉及医学一些内容,如关于胚胎发育内容,就出现在《地道经》中。古印度医学是吠陀时期出现,称为“寿命吠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19.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国以后,与外国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交往。一、中印医学交流中印两国,都是古代文明古国,各有自己民族文化。两国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38.htm

医学文献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开始对读者进行利用图书馆教育,还编写了各种小册子,介绍查找文献方法,使文献检索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萌芽状态。但是在1960~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1976年十年动乱时期医学文献检索教育处于停顿...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31.htm

河北医学史上名家_【中医宝典】

...贡献,更重要在于其创新精神对后世深远影响。 刘完素 金元时期河北医家理论创新更是将祖国医学发展推上了一个高峰。医学理论创新开拓者刘完素是寒凉派创始者,他在阐发《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有所创见,对祖国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627.html

朝鲜族医学发展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民族传统医药人员和民间医,系统学习民族传统医学理论。1938年成立了汉医讲习会,主讲东医与中医相结合《汉方医学指南》,一书,培训民族医567人次,至1945年末统计,延边民族医已达460人,民族药人员270人,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延边朝鲜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87.html

南京政府时期中医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校”。同年4月2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布告第八号,饬令中医学校改称传习所,此项传习所不在学制系统之内,即无庸呈报教育机关立案。国民政府教卫二部公开压制中医教育,给民国时期中医办学增添极大困难。在这重重障碍下,我国中医药界一方面以办学形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7.htm

维吾尔族医院_【中医宝典】

...医药人员1612人。还相继成立了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自治区维吾尔医研究所、自治区维药试验药厂、喀什地区维药试验药厂、和田地区维药试验药厂,初步形成了医疗、教育、科研及生产基本配套发展格局,为维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82.html

宋元时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发展。此外,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医疗保健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字印刷术使用和发展,对医学著述和传播也起了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说,得到了较好结承,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金元时期,许多著名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4.html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一条新的门径。三、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提出了动静结合养生方法,但动静结合养生理论和方法,则在明清时期才进一步明确提出来。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辨证关系。方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5.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一)_【中医宝典】

...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主导地位。临床医学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6.html

共找到857,1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