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产之妇脉离经,(一息六至,一息三至,皆曰离经。又云∶脉如歇止,亦谓之离经。) 沉细而滑也同名。(肾脉沉滑与离经同。)夜半觉痛应分娩,来朝日午定当生。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见脉黑且青,卷舌流涎腹觉冷,腹中子女已归阴。面赤舌青细寻看,母活子死...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止,犹代脉也。脉来五十动而不见一止者,无病也。五十配天地造化之数,《易·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五十乃备,一乃数之始,十乃数之极,人之脉息,昼夜循环五脏,脉一动,循环一脏,五动循环五脏遍,五十动是十次五数...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脉论 审象论 脉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脉(阳...
...也。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
...也。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
...名柴胡白虎,以清阳明、少阳二经之疟,亦深得仲景心法也。(1)桂枝白虎汤,(金柜·虐病脉证并治)原作"白虎加桂枝汤'。伏暑条辨第十三伏暑但寒无热,一日一发,汗冷舌白,脉虚溺赤,此名牝疟。宜用桂枝汤合柴胡汤,扶阳止疟也。凡疟来但寒无热,汗冷舌白...
...之义也。叔和云∶“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新病得之生。”时珍云∶“此芤、弦二脉相合,故为亡精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以为即牢脉也。故或有革无牢,或有牢无革,混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与证皆异也。”《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
...一动一止两日死,两动一止四日迩,三动一止六日亡,四动一止八日事,五动一止只十日,十动一止一年春,春草生时即死期,二十一动二年住,清明节后始倾亡,三十动止三年次,立秋节后病则危,四十动止四年次,小麦一熟是死期,五十一止五年试,草枯水寒时死矣...
...隐指有力。此细滑见于中沉之分,乃胃阳之郁而不宣也。凡脉中有细在线弛如驶者,皆内热而有物以制之,或热痰之内结,或热血之内瘀也。此三者,形各不同,吉凶相远,宜详辨之。热血内瘀者,防成内痈。其证烦渴夜甚,隐隐有肿胀作痛之处,又兼小便赤涩也。...
...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注】此承上条辨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等证,为类伤寒之义也。若有前证而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