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_经络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过程,这就是取名“两阴交尽”(《素问至贞要大》)的意义,其位置在太阴和少阴的里面,所以又有“厥阴为合”(《素问·阴阳离合》),参见“开、合、枢”)之称。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ueyin-744.html

病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患病的脏腑。《素问·离合真邪》:“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审其病脏以期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66/881.htm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有影响_【中医宝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方药配伍对大黄后,绿原酸溶出率略有提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方水煎后,绿原酸含量明显提高(P<0.01)。研究人员认为,全方水煎后有利于绿原酸溶出。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771.html

《黄帝内经·素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简介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篇第二 生气通天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篇第五 阴阳离合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篇第八 六节藏象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http://qihuangzhishu.com/100/index.htm

医学渊源_《医学源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者以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病必先叙经,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9-3.html

《内外伤辨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33.htm

《内外伤辨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75.htm

《内外伤辨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96.htm

阳明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脉名称之一。是阳气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继续,这就是取名“两阳合明”(《素问·至真要大》)的意义。其位置在太阳和少阳的里面,所以又有“阳明为合”(素问.阴阳离合),参见“开、合、枢”)之称。...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49.htm

阳明_经络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经脉名称之一。是阳气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继续,这就是取名“两阳合明”(《素问至真要大》)的意义。其位置在太阳和少阳的里面,所以又有“阳明为合”(素问·阴阳离合》,参见“开、合、枢”)之称。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angming-780.html

共找到78,9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