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0ml后、立即换浓缩血。生后2~7天的重点是防治黄疸和胆红素脑病。2个月内应注意严重贫血。 对于黄疸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用光疗法及中西药物后能缓解大多数病例,但尽快移去抗体、减少红细胞继续破坏、降低胆红素浓度、纠正贫血改善缺氧和...
...从胆道的排泄发生障碍。 升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子(rotor)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败血症、恶性疟疾、大面积烧伤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直接胆红素,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升高。 升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新生儿溶血病可以通过母子血型鉴定、脐血及胎儿羊水胆红素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特异性抗体检查诊断。既往有死胎及胎儿水肿者宜早期中断妊娠;宫内胎儿腹腔输血可使35%~45%的重症胎儿获救,但有一定危险;出生后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和改善...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含量3.4~13.7μmol /l(0.2~0.8mg/dl),若超过25.7~34.2μmol/l(1.5~2.0mg/dl)即出现黄疸。但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色泽红润,血清胆红素含量达...
...鉴别黄疸类型: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恶性疟疾及新生儿黄疸等,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
...由于非结合胆红素对脑组织有亲和力,新生儿出生2周内常出现肌肉痉挛和强直、惊厥、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表现。患者无溶血现象,胆汁呈无色、无胆红素,胆囊造影正常。 Ⅱ型少见,但较Ⅰ型多见,于1962年发现,是致Grigler-Najjar型基因...
...新生儿发育过程有关。因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生成相对较多,处理胆红素的肝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而造成体内的胆红素过多而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过深(全身皮肤黄染明显),或黄疸进展迅速,或迟迟不退...
...如果以上环节某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例如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功能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道阻塞(如结石)使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都可以引起黄疸。 黄疸一般情况下是疾病的表现,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