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呼吁:中医西化现象亟需改变,只有通过大师带徒,才能抢救中医。 颜老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晋升主任医师的答辩会上,他问一名中医师“中医八纲是什么”,对方竟然答不出来。颜老说,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不应该...
...心悸此症在热性病中最多(病人自诉心慌,即是此症。)西医所谓心悸亢进是也。此时心力抵抗病邪,有不足之势,医者用药,应格外注意。若系发汗药,必先用小量:以防危险。中药之发汗药,于此时防有危险,西药之退热剂更甚,能使发汗过多心脏骤然停止而致命。...
...“中医”的概念,似乎十分清楚。是中医药学——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也是祖国医学的同义词。但细究起来,其名实颇不相符。 笔者认为,现在所谓“中医”,实际上仅指“汉医”而言。因为其中除了汉文化系统的医药学知识之外,并没有包括中国其他各...
...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一位叫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还有一位差不多和叶天士齐名,叫薛雪,号生白。叶、薛二位既是同乡,又是好朋友,两家住得也很近。 乾隆年间,苏州流行大瘟疫,官府在此设立医局,救治老百姓,规定名医轮流参加义诊。这...
...少阴、厥阴各症,西医所谓肠出血及肠穿孔等合并症。更觉棘手,若第一、二期治之得法,(汗下)绝不致演成三期,此种病变纯由于过信中医古书含混迷离之说,杂成胸际。一遇此病,无从下手,以放认症则迷惘犹疑。(因声说貌似精妙玄深,实则纷乱杂揉,导入迷阵,...
...痢稀热减,去茱萸、陈皮、加丁香、木香,二剂痢止,改用补中益气汤,加附、桂、炮姜全愈。殿撰有延医医案一册,名曰《春冰集》,盖言慎也。吴江陈梦琴茂才希恕,家居芦墟,其曾祖为诸生者名策,得外科秘方于外家潘氏,始为医。茂才幼好学,有声庠序间,壮岁...
...试于极重之赤痢,加入大黄不但消炎,且能退热,一试便知(参看医验)不可盲从也。用中药,初期则宜于消导积滞之处方中神曲、麦芽、山楂之类加入枳实、木香、厚朴、槟榔之类顺气之品,腹痛后重甚者,多加之。自然收效。审其内热太盛。小便赤短,红痢渐久,口渴...
...医之为言意也。俞扁之方,和缓之术,通乎治国,功在活人,斯言虽小,可以喻大。退庵黄先生,希夷养生,淡泊明志,学进乎道,艺通乎神。大还菊泉之旁,小隐橘井之侧。凡夫炎帝百草之谱,黄庭六根之书,康伯市上,壶史探奇;扁鹊箧中,镜经测要,莫不撷我灵素...
...中医所称之血虚血亏之类是也。④出血,此则大分之为二种,一外出血,一内出血。例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出血)及脑膜睦等出血(内出血)均属之。吾人治疗血病,非常困难,中医方法,治血药中,必兼顺气(或补气)之品,此理非简单数语可以说明,兹...
...口干、口渴实证之口干、口渴,必由于肺胃热蒸,津液消耗,治宜参照主症(例如肺炎),加以清凉或泻下药品。(西药中之清凉剂甚有效)若系虚证(肺痨尤甚),则以生津养阴之法治之,但宜注重主症,(中药对虚证之口干、口渴效多缓,不如西药之稀盐酸等,肺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