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婴儿体位,从仰卧位转至右侧位再至左侧位,使药物较均匀进入各肺叶。如气管插管中有一小旁通道,则PS可从小通道中滴入,这样不致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波动。用后1~2小时的呼吸窘迫症状即可减轻,如用合成的Exosurf,剂量为5ml/kg,内含...
...见于肺实变、肺不张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单纯的通气不足、单纯的弥散障碍、单纯的肺内短路增加或单纯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是较少的,这些因素往往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作用。现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
...这个病也叫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nrds) 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简称ps)缺乏所致,表现为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呼吸衰弱,死亡率高。...
...主要特点是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表现最为突出。大量口服后24小时内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及出血表现。一般1~3日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患者发生迟发性肺纤维化,在发病8~14天后再度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死亡。非大量吸收者,...
...肺栓塞、肺挫伤和放射性肺炎等直接原因引起。 (二)发病机制 上述原因的最终结果是肺毛细血管上皮通透性弥漫性增加,最终造成肺水肿;肺泡和小气道内充满水肿液、黏液、血液等渗出,而致肺透明膜形成,引起明显的右到左的肺内分流,使肺变得僵硬;同时,由于肺...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一)中性粒细胞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 (二)凝血系统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 四、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呼吸功能变化 五、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第一节 ...
...(一)发病原因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主要病因是睡眠时上呼吸道狭窄。Sullivan等人认为,引起上呼吸道狭窄的机制有以下几种:①由于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睡眠时肌肉松弛,在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舌根后附与咽壁紧贴,使上呼吸道闭塞;②...
...早期达高峰,约3个月后消失。IgG抗体在病程第3周即可达高滴度,3个月后持续高效价。实验证明该抗体可能是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体外分离到的病毒颗粒。 (二)发病机制 目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起病早期可出现病毒血症,从体外病毒...
...本病需与支气管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均有突然发病、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两者处理原则有很大的区别。支气管哮喘为气道阻力反应性增高的可逆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常有长期反复哮喘史或过敏史...
...认为该病十分罕见,近10 年来对gs 认识不断加深,发现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 %~12 %。患者中以年龄18~30 岁者较多见,男女之比为10∶1。 发病机制 非结合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是胆红素转化、分泌、排泄的重要条件,gs 患者有胆红素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