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后1周内血红蛋白逐渐下降,一般要到8周后方才停止,出生后2-3月血红蛋白可降至90-110g/L。这种正常生理变化引起的短暂贫血状态称为生理性贫血。在血红蛋白下降过程中,机体又“指示”骨髓逐渐增强造血能力,一般在半岁左右血红蛋白...
...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煮,至米烂汤稠即可。 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吃完。经常食用有效。 当归羊肉汤 功能:温阳散寒,温中和胃,补气生血。 主治:小儿贫血伴食欲不振,怕冷。 处方: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150克。 制作:...
...并伴腹部膨胀和产气,常表明患儿有乳糖酶缺乏。 2.继发于吸收不良的各种缺乏症的表现 营养缺乏的范围和程度与原发性疾病的病情轻重以及受累的胃肠道的区域和大小有关。许多吸收不良的患者有贫血,通常是由于铁的缺乏(小细胞性贫血)和叶酸、维生素B12...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体内贮存铁量减少,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本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影响其行为智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本病属中医“血虚”范畴,根据贫血的轻重程度,又分属于“...
...小儿发热抽搐,小儿发热性惊厥,小儿高热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目前认为对单纯FC患儿可...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以皮肤、粘膜、唇甲苍白为特征。属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范畴。 未病先防 (一)合理喂养 及时给出生3~5个月的婴儿添加辅食,多食富含铁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动物...
...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按原因可分四大类: ①药物诱发的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②药物诱发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溶血性贫血; ③药物或其毒性直接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④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以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较为多见。...
...家庭使用最多不超声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若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ml,否则就挤掉了含铁饮食的入量。 对于儿童与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我国农村以谷类、淀粉类饮食为主,有些地方钩虫病...
...程度不一,α-链合成减少至消失,未与α-链结合的过剩的γ和β链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相应的四聚体;即γ4(Hb Bart's)和β4(Hb-H),这些四聚体是一种不稳定的Hb,易被氧化、变性、沉淀积聚形成包涵体,附于红细胞膜上,损伤胞膜,...
...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以减少/控制“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 1.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避免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联婚,可明显降低重型/中间型地贫患者出生的机会。 2.推广产前诊断技术,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地贫基因携带者,孕4个月时,采集胎儿绒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