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贴敷相应穴位,可产生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及活血化淤之功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发挥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减轻症状。方法:将附子、细辛、川草乌各50克研成粉末,用95%的酒精缓慢加入药中调和,制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药饼;在...
...风热感冒。 二、支气管哮喘 1.冬病夏治消喘膏(新医学杂志1978;(5):28) 炙白芥子21g,元胡21g,甘遂12g,细辛12g。共研细末,装塑料袋备用。每次用上药l/3药面,加生姜汁调成糊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或塑料布上,贴敷...
...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具体配伍。” 省中医院针灸科刘健华副教授说,同样是天灸,“三伏”和“三九”的选穴就有不同。前者侧重“冬病夏治”,选穴多起预防作用,后者则兼以治疗和预防。 根据今年冬季天气偏暖的特点,加上现代生活少户外运动、...
... 方法一 取穴:太阳穴、前额。 处方:磁石20克,茯神15克,五味子10克,刺五加20克。 用法: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一块洁净的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太阳穴及前额,每晚1次,每次20分钟。 功效...
...每日2次。 十四、乌梅灸 取乌梅适量,加醋捣成泥状,敷患处,包扎固定。 十五、葱白灸 将葱白捣如膏状,敷于穴位或患处,包扎固定。 十六、复方白芥子灸 又名冬病夏治消喘膏灸法。取白芥子2lg,元胡21g,甘遂12g,细辛12g,上药共研细末,...
...打针、输液、吃药。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喂药想尽办法,甚至威胁孩子不吃药就得打针。用穴位敷贴的办法,效果好,又不会引起孩子的恐慌,可谓上好的治疗方法。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还可有效增强小儿免疫力,明显改善患儿饮食、消化、病症等情况。...
...候。 臨床表現有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氣低微,頭暈目眩,呼吸氣短,自汗,活動後諸症加重,平時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 現代醫學認為氣虛證的實質與人體免疫功能低下、血液流變性改變、微循環障礙相關。 穴位熱敷的方法及作用 ...
...中医学提出了“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之理论。伏天外界阳气最盛,此时人之阳气旺盛外浮,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编辑注)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汗腺渗透吸收,...
...敷脐疗法,就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后贴在肚脐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 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
...散寒,收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可巩固和加强“三伏灸”的疗效。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记载。“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养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其疗效相得益彰。2007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