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在接着说了忠于职守的问题后,本书的编纂者转到了孟子葬母这件事上来,目的在于说明作为小辈安葬长辈是否也有忠于职守的问题。充虞不明白孟子为什么很简陋地埋葬了母亲,事后就问孟子孟子就告诉他,古时候棺椁都没有尺寸,人们想怎样埋就怎样埋葬,而且...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40.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节解析

...“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买,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19.html

卷十二_《孟子注疏》

...困穷,天坚其志,次贤感激,乃奋其意。十六章言学而见贱,耻之大者,教诲之方,或析或引。凡此十六章,合上卷二十章,是《告子》之篇有三十六章矣。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任国之人问孟子弟子屋庐连,问二者何者为重。)曰:“礼重。”(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35.html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读解

...孟子意识到是自己轻率的言论致使齐国伐燕,所以他决定辞职返乡。从这件事中,他也悟到一个人的言论对别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因此他对陈子解说了商人垄断市场的根由,从中揭示出言论垄断思想的危害性。其目的就是希望人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爱民的思想。孔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43.html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解析

...“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41.html

程颢生平

...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44.html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万章接着问,不寄人篱下但去见见诸侯君主,套套交情总是可以的吧?孟子的回答仍然是,不可以!孟子分析了几种“臣”,认为除了在朝的大臣可以经常去见诸侯外,一般臣民不可以轻率地、无缘无故地采取这种行为方式。孟子并不是瞧不起老百姓,认为他们没有资格...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375.html

卷十四_《孟子注疏》

...已来,人伦攸叙,圣人不出,名世承间,虽有斯限,盖有遇不遇焉。是以仲尼止於获麟,孟子终於无有乎尔。凡此三十八章,合前四十五章,是尽心篇有八十三章矣。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37.html

卷八_《孟子注疏》

...不改,蹈仁行礼,不患其患。二十八章言颜子之心,有同禹稷。二十九章言匡章得罪,出妻屏子。三十章言曾子子思,处义非谬者也。三十一章言人以道殊,贤愚体别。三十二章言小人苟得,妻妾犹羞。凡此三十二章合前卷二十八章是《离娄》一篇有六十章矣。 孟子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31.html

“佚”字的康熙字典_康熙字典佚的解释_康熙字典佚的意思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𠀤音佾。安逸不勞也。《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 又隱遁也。《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過失也。《書·盤庚》惟予一人有佚罰。 又通作失。《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前漢·五行志》魯夫人淫...

http://hanwen360.com/k/4F5A.html

共找到12,6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