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是高层次的辨证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能够根据主诉主症以外的特殊“症”来抓方证,能够抓住疾病的特殊矛盾而重点出击,专方专治;能够根据个别、微妙的“症”预知“机先”,测识“”的隐匿之处而施以出奇制胜的治疗。 方证辨证的区别是高下之别 方证的方是前人久经使用而历验不爽的效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330.html

“三”、“三衡”论膏方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体质、厥阴体质。参考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类法。 二:主要指西医学微观诊断的疾病。“”是有一组具有临床特征的症状构成,各自有不同的演变规律。围绕疾病进行治疗,即论治,具有针对性强,全面把握的优点。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13.html

中医对霍乱的因病如何认识_【中医宝典】

...暴饮暴食,最能损伤脾胃,清浊相混而成霍乱。 综上所述,霍乱的致病原因,不外感受时邪饮食不慎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最易使外界秽浊之气得乘虚而入,外界之寒热湿邪困脾,则中气不健,也易导致饮食内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49.html

诊断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阳证势减缓,表示邪气渐退,为将愈。7。确定证名:证候的命名,一般病因、位、三者综合最佳,如脾虚湿滞、肺热痰壅等。由于证候诊断与疾病诊断常综合同时进行,所以,证名病名也常同时确定。(二)辨证的要点1。四诊详细而准确,是辩证的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5-1.html

诊断有何奥妙_【中医宝典】

...就诊概念、历史沿革、分类与特色进行了介绍,并诠释自己对诊的新观点发展思路。 诊轨迹清晰可见 什么是诊?教科书的定义是,诊即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诊查方法。 周达君说,中医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950.html

利痢之殊_《轩岐救正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尤须察气施治.必先扶元为主.或少佐以清热之品.可期后效.甚有虚痢而俱亏.此经所谓五虚者.是势属危困.令人束手敢.曰积热.为患尚须清涤乎.故立斋有云∶夫人胃气为主.未有脾胃实而能患疟痢者.若专主发表攻里.降火导痰.是治其末而忘其本也.以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xuanqijiuzhenglun/698-12-9.html

太阳证并治上篇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桂枝汤发汗则愈。苟失其时,则风邪入里,热必深,桂枝汤非所宜矣。□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荣行中,卫行外,复发其汗,荣卫则愈,宜桂枝汤。【注】此又释上条荣卫所以不之义也。言有时常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4-1.html

因病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而变化,而且疾病的发生变化也受其影响。关于人体在邪作用下发病后的,《内经》也作了大量的论述,构成这一时期认识的主体内容。《内经》对认识不仅涉及人体疾病的一般病理,而且还深入到许多疾病或病证的具体发病机制。关于人体疾病的一般...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1.htm

道教哲学与中医药学的发展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国哲学的自在方式产生的中医学,使西方哲学中的辨证法的方法认识研究中医学形成相当大的曲解,由此导致不但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中医哲学,而且对中医学的研究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因此,从哲学上的正本清源就是当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辨证施治...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8.html

内科杂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养不宜伐,故偏于执八味丸统治诸。又如沈朗仲《汇论》,举历代医家对内科疾病、因、证、治的有关论述,其中十分突出推祟李中梓注重脾肾的学术内容。张璐医学观点接近于薛已、张介宾二家。其方药主治多本于《薛氏医案》《景岳全书》,明显地受温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8.htm

共找到878,3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