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派治温热之误_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以致于危殆,何莫非妄分温热、伤寒为两事者有以杀之。呜呼!自叶香岩温热,盛行于时,而后贤继起互有发明,间亦可以少补仲师伤寒论所未备,而初不料首先提倡之叶老,及首先着书之鞠通,屏绝仲师成法,谬制新方,滋腻恋邪,有百害而无一利。举世不察,...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0.htm

温病_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尝谓介宾之书,谓温病伤寒,治分六要五忌;又可之书,谓温病即瘟疫,治法又分九传,殊不知伤寒乃感冬时之寒邪,瘟疫乃感天地之厉气,较之伏气温,大相径庭,岂可同日而语哉!推温病之原,究因冬受寒气,伏而不发,久化为热,必待来年春分之后,令温暖...

http://qihuangzhishu.com/710/9.htm

温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通下等法。温热大致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温、冬温、秋燥、温毒、伏气温、温疟、晚发。详见有关各条。②指广义伤寒中的一种。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有温病。”参见有关条目。③指夏至以前发之温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15.htm

张仲景与伤寒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 张仲景生平的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伤寒直格_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言∶寒伤形,寒伤皮毛,寒伤血。然寒主闭藏,而腠理 密,阳气怫郁,不能通畅,怫然内作,故身热燥而无汗。故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又曰∶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内经既直言热病者,言一身为之热气也。以至仲景直言伤寒者,言外伤...

http://qihuangzhishu.com/723/18.htm

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_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新感温热,邪从上受,必先由气分陷入血分,里症皆表症侵入于内也。伏气温热,邪从里发,必先由血分转出气分,表症皆里症浮越于外也。新感轻而易治,伏气重而难疗,此其大要也。谓予不信,请述陆氏九芝评孟英之言曰∶仲景所温热,是伏气。士所温热,是...

http://qihuangzhishu.com/723/51.htm

温病解_叶选医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原集)伤寒者,以因而为病名者也。温病,以天时与形而为名者也。由三者皆起于感或者通以伤寒称之。夫通称伤寒者,原其因之所自耳。至于用药,不可以一例施也,何也?人之伤寒,盖于霜降后,春分前,令严冷之时,感而即发。寒邪闭其腠理,故非...

http://qihuangzhishu.com/768/35.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伤寒,以脏腑,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作者:雷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82年 自序 小序 凡例 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温大意 春温 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index.html

说疫_医医小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疫也,余师愚所暑燥之疫也,故刘温舒素问遗篇有五疫之刺,庞安常有五色之治,然不可泥也。越人五十八难言,伤寒有五,其中风,伤寒,湿温,热病,证脉委曲详尽,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盖随其经所在而取之。盖天地 厉之气,不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xiaocao5419/252-18-0.html

共找到571,0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