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应诏集》第八卷(苏辙·进策五道) 《臣事下》苏辙 ○第一道 臣闻圣人之治天下,常使人有孜孜不已之意。 下自一介之民与凡百执事之人,咸愿竭其筋力以自附于上;而上至公卿大夫,虽其甚尊,志得意满,无所求望,而亦莫不劳苦其思虑,日夜求进而...
...道端:天者,万物所以得立也,地者,万物所以得安也。故天定之,地处之,时发之,物受之,圣人象之。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所能独知也,海水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是以明主之治世也,急于求人,弗独为也,与天与地,建立四维,...
...于是得了新的启示:凡纪念,“礼”而已矣。 中国原是“礼义之邦”,关于礼的书,就有三大部〔3〕,连在外国也译出了,我真特别佩服《仪礼》的翻译者。事君,现在可以不谈了;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
...有所悦乎佛老之道,而悦乎养生报死之术。 今能使之得其所以悦之实,而去其所悦之名,则天下何病而不従?盖先王之教民养生有方,而报死有礼。 凡国之赏罚黜陟,各当其处,贫富贵贱,皆出于其人之所当然。 力田而多收,畏法而无罪,行立而名声发,德成而爵禄至...
...(《素问·着至教论》全)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明堂,天子布政之所,圣人向明而治,故曰明堂。)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颇能解,粗解其义耳。别者别其条理,明者明其精微,彰则利于用矣。...
...空谈 empty talk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晋书》 国语辞典 空談。 後漢書.卷十八.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張公好虛談而無實用,傾險小人也。」...
...指谈得很融洽。 《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善言论者~,问地球一切事。 ◎鲁迅《月界旅行》第十三回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气氛融洽...
...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驳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久之,曰:“令之之言,乃令众丑我。”遂罢谋,无禅意也。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
...右散骑常侍田彦道)。 铜柱高一丈二尺,内入地六尺,重五千斤,并石莲花台。维天禧元年十一月十五日移到,至十六日竖立记。 予按陆游《南唐书》,谓彭师�不知其世家,希萼与弟希崇争国,希萼败,见执。希崇避杀兄名,于是命师�幽希萼于衡山,使甘心焉。师...
...服,握庸主之所易守。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为天下结德者,利莫长于此。故君人者无亡国之图,而忠臣无失身之画。明于尊位必赏,故能使人尽力于权衡,死节于官职。 通贲、育之情,不以死易生;惑于盗跖之贪,不以财易身;则守国之道毕备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