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类_经史子集_【四库全书】子部-中国古籍

...黄帝内经作者:佚名《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形式阐述病机病理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

http://wenxue360.com/guji/yijialei.html

胡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高安(今属江西)人。精医理,治病多良效,行医数十年,活人颇众。着《医方》,已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31.htm

白素贞文学作品_古代美女_【文学360】

...出戏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人,没有人不知道白娘子传说了。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靖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 至此,白素贞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妖怪变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444.html

董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载臣。浙江桐乡人。善文辞,精医学,晚年居金陵行医。着有《方论质疑》、《西锦集方论》、《质疑远游草》。...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642.htm

刻苦钻研中医学,溯因求源有七端_【中医宝典】

...从古今文献探析,历代医家之所以从事、研究中医药学,其中原因大致上可归纳为七种状况:1、由于家人(或自己)患病,促成其刻苦钻研医学,这一类医家较多,如姚菩堤、朱丹溪、卢和、戴仲积等;2、因科举失利,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观点,由儒而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19.html

刻苦钻研中医学,溯因求源有七端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从古今文献探析,历代医家之所以从事、研究中医药学,其中原因大致上可归纳为七种状况:1、由于家人(或自己)患病,促成其刻苦钻研医学,这一类医家较多,如姚菩堤、朱丹溪、卢和、戴仲积等;2、因科举失利,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观点,由儒而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25.html

林之瀚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宪百,号慎庵,别号苕东逸老。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学理经验俱丰,遇名医则虚心求教。行医济世,不计酬报,求诊者众。雍正元年(1723年)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谓四诊为医家之首务,尤其强调望诊。附篇述原脉体用、浮...

http://qihuangzhishu.com/191/916.htm

王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泾阳(今属陕西)人,为当时名医。平时行医,未见著述,后曹金着《传信尤易方》,邀王氏为之检校删正,然后付梓,得以流传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68.htm

我国最早名医传记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金代李杲见于史传55人,又搜集采用诸家文集所载自宋代张扩以下到张养正共10人,还补写了张仲景、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礼、葛应雷等医家传记,每传记之后还附有论述。该书名为《医史》实际上是从古代有关文献收集起来部分医史人物传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49.html

读书与临证——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六)_【中医宝典】

...草菅人命。你要牢牢谨记!我一生就是在读书与实践中度过”。的确,读书与实践(临证),二者不可偏废,是学习中医必须终生坚守原则。 学医之初,通常是先读书、背书,打下基础,然后临证,这是大多数医家走过共同道路。张珍玉先生说:“背诵原著,学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311.html

共找到849,9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