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论来阐述热现象的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其要点是:(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方法,许多健康人也定期放血。虽然四体液学说不再被视为真理,但多数医生仍然相信疾病是由于体内某种物质过多或缺乏,身体失去平衡导致的。放血可以起到消除器官的炎症,降低体温,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 从19世纪中叶起,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怀疑、抨击放血...
...上,明文规定要发展我国传统医学,从法律上保护了祖国医学这个国宝。中医事业看见了曙光,中医学的前途是光明的。 不过,中医事业的前进方向如何?20世纪80年代中医药学往哪里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医学若不以西医学的方法来整理,难...
...细胞因子。然而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早已以“卫气失常”来解释肥胖的成因了。说这些并不是想证明中医多么高明,中医中的精华也远不止现在随便谈到的这一些。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天才认识,中医自己不能把它提升和细化,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
...其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
...蒙医的针灸疗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蒙古历史上也曾有过针灸铜人。 18世纪蒙古地区的满巴札仓曾用过针灸铜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还用过不少针灸铜人,但遗憾的是那些铜人在"文革"期间已散失。 现在仅有的铜人是由雍和宫邰大夫转赠的。座上有“...
...我国传统医学中最早明确提出“藏象”概念的是中医第一经典《伤寒杂病论》,演绎成六经(六节藏象)系统模式。 当代中医教材撷取《内经》五行框架,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类比、归纳、推演而成现行藏象理论,迄已数十载,师徒相授,固执不变。先师许济泽曾著...
...怀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去买了一瓶,结果当晚咳嗽就大为减轻,半瓶下去居然就此痊愈。那时候念慈庵的川贝枇杷膏做得很考究,里面还有专门的说明讲述此方的来历,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叶天士这个名字,也由此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只是无人领入门径,便不了了之。 这次...
...李永强 宁建武 中医在国际上首度遭遇“信任危机”一一日本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根由之诠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医、中西医结合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日本也逐渐恢复与中国交流中医学术,如和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共探血瘀证,购买冠心二...
...□ 郑洪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改变的另一个表现,是市民权利意识大为增强,各种诉讼大为增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