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_【中医宝典】

...关键词:马王堆医帛书 灵枢·经脉 经络 起源 笔者在研读马王堆医帛书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与灵枢·经脉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发展的关系,在其中隐约可看到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马王堆医帛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77.html

杨敬斋针灸全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二卷。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题陈言撰(实系托名著作)。刊于1591年。本书内容与徐凤针灸大全基本相同,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根据本书刊本在文字校勘上颇多错讹来看,似较徐书晚出。但本书却增入各种病证的针穴...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036.htm

杨敬斋针灸全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二卷。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题陈言撰(实系托名著作)。刊于1591年。本书内容与徐凤针灸大全基本相同,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根据本书刊本在文字校勘上颇多错讹来看,似较徐书晚出。但本书却增入各种病证的针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77.htm

跗_经络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曰∶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又曰∶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出于太冲。太冲,足大趾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素问曰∶丈夫 疝,妇人少腹痛,目眯 ,疡疮痤痈,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沈承之曰∶跗上有太冲穴,一名冲阳,又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quanshu/729-6-84.html

经络_经络腧穴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263.html

〔唇〕_经络全书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说曰∶口唇焦枯者,脾热也;赤肿者,热甚也;青黑者,冷极也)。又属足阳明胃经(灵枢曰∶阳明气至则啮唇。又曰∶足阳明所生病者,口 唇胗。注∶所生病者,血也。详见后编营卫中藏曰∶胃中热,则唇黑。唇色紫者,胃气虚寒也。沈承之...

http://qihuangzhishu.com/729/30.htm

敦煌中医药全书校理拾正_【中医宝典】

...关键词:敦煌中医药全书 校勘 补正 对于敦煌古医籍的整理,今人经过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敦煌医药卷子的特殊性,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反复探索,逐步完善。今以敦煌中医药全书(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以下简称全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4.html

〔命门〕_经络全书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名精宫,在背对脐,以竹竿立地量之,使无高下也)属督脉(明堂经曰∶命门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与肾相当,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也。五脏热,脉弦急者,当灸五十壮,老少增损之。如虚寒者,灸百壮)。又属足少阴肾经(难经曰∶十二经之脉,皆...

http://qihuangzhishu.com/729/65.htm

最早的医学文献—难经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59.html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思想。现存主要版本有济生拨萃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校注本等。全书分上、下二卷、附录三部分,共载专题论述104。上巷主要论述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六淫所犯,辨证要点,五经(缺厥阳经)证治有关问题,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11.html

共找到525,2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