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青盲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是之谓青盲。《养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渎,令人耳聋目盲。又云∶正月八...

http://qihuangzhishu.com/623/902.htm

尤序_《暇卮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新安程云来先生,尝辑即得方,予既序而行之矣。居久之,复出《暇卮言》示予。予读而笑曰∶嘻,夫安得暇乎哉?世所谓名医,吾知之矣。旦起而纳谒者,履满户焉。入其室,问其疾,各投以药而去。其士大夫以折简邀者,则登名于版,日中而食,肩舆而出,望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iazhiyan/863-5-0.html

健康心理的项标准得到认可_【中医宝典】

...关于健康心理的标准,目前尚没有一个具体的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由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通常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健康心理的标准具有相对性。近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若(Maslow)提出的健康心理的项标准得到了较多的认可: 1、  有充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217.html

自序_《校注醇剩义》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安有穷哉!救正之法,惟有执简驭繁,明白指示,庶几后学一归醇正,不惑殊趋。爰将数年所稍稍有得,而笔之于简者,都为一集以问世,名曰《醇》,共二十四卷,分为六门∶曰脉、症、治,首察脉,次辨症,次施治,此三者为大纲。就治字中又分三层∶曰理、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22/2.htm

史传_《中国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甘氏(伯宗)名医传〕(宋史作历代名医录)新唐志七卷 佚〔李氏(濂)史〕明史卷 存凡例曰。历代名医。凡史传所载者。谨备录之于前五卷矣。其有散见各家文集者。亦录之以备遗。则俱列于后五卷。一古之名。前史已有传者。既录之矣。乃若张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82-1.html

《六醴斋医书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药神书》、《加减灵秘八方》、《韩氏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24.htm

《六醴斋医书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药神书》、《加减灵秘八方》、《韩氏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83.htm

七方剂_《中西汇通经精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七方出于岐伯.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上下内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制之.剂出于北周徐之才.谓种是药之大体.详之则靡遗失.惟剂内缺寒热两端.后人又加寒热二剂.足成十二剂医者但熟七方剂之法.便可以通治百病.大方病有兼症.邪有强盛...

http://qihuangzhishu.com/767/35.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浙江、陕西、安徽、广西、四川、河南等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恢复或创建了史分会,各地区,有些少数民族还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史学术会议,1992年8月于北京举办首届国际史学术会议暨第届中华史学术会议。中国药史学会、马王堆医书研究会、文献学会等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0.html

《友渔斋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四难 医家五失 七情皆听命于心 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人病何者为多 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三折肱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求疗尽告所悉 择医宜谨 详问为要 医家功德 不治 为首重读书论 为须明弊论 橘旁杂论下卷 论金石 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治重疾...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uzhaiyihua/index.html

共找到138,9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