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通考》著录籍作者考辨_【中医宝典】

...2753页) 按:《医学权衡》的作者,据《新安名医考》作者为吴显忠。[2]疑《通考》误,“显忠”与“用良”字义正合,且徐春甫云:“家世业儒,忠性好”之“忠”字正是人名,应据正。 5《伤寒治》 伤寒治.刘君翰.佚.(《通考》258页) 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6.html

天津中一附院院长韩景献_【中医宝典】

...天津中一附属医院院长韩景献 手记:在采访韩景献院长前,我查看了一些关于他的报道文章,对他个人而言,笔墨最多的描述是:谦谦学者、儒雅风度;对于他研究专长的描述:国内引进老化鼠第一人,杏林神针;而对他作为一院之长的管理描述是:制度严谨、公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84.html

中医、中药如何复兴呢?_《中医之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解中医、药的学理,了解中是如何把病治好的,我们如何排除复兴中医、中药的阻碍呢?(1)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许多教学医院挂着研究、发展中之名,但所发表的言论都是歪曲、诬蔑中医之言,以西医的观点研究、发展中医、中药,根本就是拿中餐西炒,...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zhiyao5500/127-10-26.html

【南吕】一枝花_买笑银筝暗原文、翻译及赏析_曾瑞_【古诗文大全】

...特如法,论恩爱疏薄支有差。你则待这回云雨匿巫峡,一任教眉淡了春山,也不要张京兆轻盈巧画。陡恁地变了卦,阳台路新来下了面闸,恋那谈笑生涯。 【二】能清歌妙舞捱时霎,会受承科度岁华,就着这其间觑看你的甚参杂。拣一个可意的冤家,酩子里由伊驱驾...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69455.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多源综合说,其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比巫出现早,所以单纯强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1.html

附箴三首警一首_《古今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如此病家,当革斯弊。警箴至重惟人命,最难却是。病源须洞察,药饵详施。当奏万全效,莫趁十年时。死生关系大,惟有上天知。叮咛同志者,济世务如斯。...

http://qihuangzhishu.com/613/219.htm

脉象吉凶_《门补》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骨蒸发热,洪数为虚,热而涩细,必殒其躯。痨病诸虚,浮细虚大,沉涩弦数,其死可必。失血脉芤,缓细却宜,数实弦疾,此症堪忧。蓄血之病,牢大可,沉涩而细,速愈者稀。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短涩细散,到手生惊。小便淋闭,鼻色现黄,实大可疗,涩细乃亡...

http://qihuangzhishu.com/782/266.htm

关于《中国历代论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连原标题一起摘录,再按文意逻辑排列,使之连贯成一篇完整论;或只选一段代表性的论,在讲解中引证其他原文材料,尽量将名医的思想完整准确地阐述出来。第三,实用性原则。学习历史经验的目的,最终落实到今天的临床运用,所以我们选讲论,或为补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外症用刀针法_《门补》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为门一科,须得名师传授,遇病始能按穴刺灸,立起沉 。奈其人罕观,余曾得异传,用银丝长五寸,锉尖两头,每逢痞块, 瘕,腹痛,阴疽,风寒湿痹,周身串疼等症,非针不效。患者肉浓可刺寸许,肉薄者约刺四五分。次以纸叠折寸半浓,中锥一孔,套入针...

http://qihuangzhishu.com/782/5.htm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多源综合说,其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比巫出现早,所以单纯强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89.html

共找到205,8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