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阴丸_《时方歌括》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寒能除热.苦能降火.苦者必燥.故用猪脊髓以润之.熟地以滋之.此治阴虚发热之恒法也.然除热只用凉药.犹非探源之治方中以龟板为主.是介以潜阳法.丹溪此方.较六味地黄丸之力更优.李士材薛立斋张景岳辈.以苦寒而置之.犹未参透造化阴阳之妙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76/27.htm

关于《中国历代论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连原标题一起摘录,再按文意逻辑排列,使之连贯成一篇完整论;或只选一段代表性的论,在讲解中引证其他原文材料,尽量将名医的思想完整准确地阐述出来。第三,实用性原则。学习历史经验的目的,最终落实到今天的临床运用,所以我们选讲论,或为补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外症用刀针法_《门补》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为门一科,须得名师传授,遇病始能按穴刺灸,立起沉 。奈其人罕观,余曾得异传,用银丝长五寸,锉尖两头,每逢痞块, 瘕,腹痛,阴疽,风寒湿痹,周身串疼等症,非针不效。患者肉浓可刺寸许,肉薄者约刺四五分。次以纸叠折寸半浓,中锥一孔,套入针...

http://qihuangzhishu.com/782/5.htm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多源综合说,其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比巫出现早,所以单纯强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89.html

皇明_《古今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证治法》、《证治类方》若干卷行世。□吴郡人,有学不仕,资师于原礼,留心于医药,不以势利,郡守往访,避之而弗见。□名寅,姑苏吴县人。少习举业,弗利,遂攻。受业浓礼,得秘传,治病奇效,名大振,永乐征为太医院御医。太宗召入宫诊母后,奏六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3-16.html

战国策·秦二·扁鹊见秦武王评析

...人和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我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我们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250.html

食疗与食_【中医宝典】

...所关注的不再只是“吃饱”,而是“吃好”。所以食疗已经普及到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再也不是天子王侯们膳食房和食的专利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58.html

“四塔”与佛教“四大”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火、风四大不调引起,每一大各有一百零一病,共为四百四病。在唐以前,那些兼通医道的高僧已经用四大来说明生命起源、人体构造、生理功能及疾病成因。 ◆ 傣"四塔"论人体 傣"四塔"又名"塔都档细"。"土"傣语称"塔拎","水"傣语称"塔喃",...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13.html

序_《内经知》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往古分为十四科,使其各治一科为专科,志在济人。今则率皆相习成风,趋炎奔竞,其志不过啖名谋食而已,岂不卑哉!知此道之源出自轩皇君臣,以羲皇一画之旨,终日详论世人疾病之所以然,垂教天下后世以治法之所当然。而药物则又出乎炎帝,躬行阅历,察四时...

http://qihuangzhishu.com/747/2.htm

经验浅谈当护士长的几点素_【中医宝典】

...护士长这个职位在护理的职业中是一个崇高而又辛苦的职务,同时也是护士们向往的职位,但并不是每个护士都能担当起这个职务。特别在新形势下当好护士长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护、患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繁重,报酬相对低下,管理好一个科室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275.html

共找到205,8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