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国以后,与外国的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的交往。一、中印医学交流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8.html

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皆有”。 岭南地方病水毒、沙虱,射工、蛊毒、脚气病等,在《诸病源侯论》中也有篇论述。 岭南越人是壮族先民,秦汉至隋,广西地区的大部分居民是越人,他们所掌握的药物知识和医疗技术,对壮族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壮族医学是在秦至隋时期岭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9.html

方专药治口苦_《名师垂教》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未见异常。1986年9月来函称:其病未复发。我在经常使用本方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过程中,发现最先消失的症状是口苦,于是推广试用于多种疾病之口苦,而有效率颇高,便视之为治疗口苦的方专药。古人,“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征”。希望...

http://qihuangzhishu.com/1039/32.htm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新安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加以评述。新安医家将儒、易等学说援入医学,既发展了医学,又丰富了徽文化。新安儒医及其众多著作对中医学、徽州域外医学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4.html

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冰镇法做麻醉,进行开放性骨折复位手术,伤口用桑皮线缝合,可见当时正骨科的水平已经不低。著名蒙医学者伊希巴拉珠尔在《四部甘露》一书中,还专门辟有治刀伤、创伤、脱臼等篇,可见古代蒙医正骨科的发展水平已经相当先进了。(2)其他临床科目:十七世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6.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宝典】

...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医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动物本能、圣贤创医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8.html

中医历史-中国医学通史简编_【中医宝典】

...则各不相同,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医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动物本能、圣贤创医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9.html

第九十六回 奉师命投书马家湖 赛诸见字防贼盗_《济公全传》

...话说白脸诸马俊,打开书信一看,立刻颜色改变。铁面大王朔雄就问:“贤弟什么事?缘何这般景况。”马俊:“了不得了。兄长你看看,这是八旬揭语。”郑雄接过一看,上写的是: 为救行人秉义侠,惹起是非乱如麻。群贼大众齐聚会,各逞强霸入官衙。前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6688.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五)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史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医学史研究中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医学史研究中,注意总结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是医史研究的根本任务。 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可在上述研究范围内,参考研究任务和目的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40.html

共找到138,8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