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的由来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仁果实沉沉甸甸、金黄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之后,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由此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提到“杏林”,便知医事。古往今来,“杏林春满”...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09.html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卷二下半部-卷十八列...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356.htm

太医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最高长官。此职之设,最早始于战国时的秦国,秦并天下,此制因袭。“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太医令的爵位在八等或以下(秦爵等级数大者官位大)。西汉时期设有两种太医令,一属太常,一属少府。太常太医令掌管卫生行政及管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94/706.htm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卷二下半部-卷十八列...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96.htm

中医别名“杏林”的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先生,由此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提到“杏林”,便知医事。古往今来,“杏林春满”、“杏林春暖”成为病家赞颂医家医德高尚、不计报酬、医术高明的常用语。...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103.html

三名战略中医事业号准脉_【中医宝典】

...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投入,积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记者昨(29)日自市卫生局获悉,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事业获得稳步发展。 积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战略”。市中医院在巩固二甲的基础上,制定了创建三乙中医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26.html

战国策·秦二·医扁鹊见秦武王评析

...医人和医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我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我们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250.html

题鹤林寺僧舍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大全】

...译文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注释 《题鹤林寺...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17075.html

心悸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不足的,则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因心阳衰弱的,则见面色晄白,头晕神倦,肢冷形寒;因心肾亏损的,则见心烦少寐,头目昏眩,耳鸣腰酸;因水饮内停的,则见心下胀满,小便不利,头眩晕,甚则浮肿气喘,形寒肢冷;因痰热上扰的,则见痰多胸闷,善惊,恶梦纷扰...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321.htm

馑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馑"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馑的解释

...(形声。从食,堇( qín)声。本义: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 同本义 [vegetable failure] 馑,蔬不熟曰馑。——《说文》 可食之菜,皆不熟为馑。——《尔雅·释天》李注 或纷扰之际,或荒馑之余;威惠所加,罔不和辑。——唐· ...

http://hanwen360.com/x/9991.html

共找到9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