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排出。 二、糖尿病肾病的基础治疗 糖尿病肾病有一个漫长的病程,在1期和2期,由于几乎没有症状,常被忽视,有很大的“欺骗性”。实际上,若检测尿微量蛋白,常可有所发现。因此对糖尿病人应该定期测定尿白蛋白,这里需强调的是,常规尿蛋白检查是不能...
...患儿每天至少4次的注射痛苦。其对3岁以下的糖尿病患儿来说非常实用。 美国Duck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在用餐前后给予治疗剂量的胰岛素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月龄为34个月的糖尿病患儿每15克碳水化合物代谢所需...
...加大原剂量的10%~15%;进入糖尿病缓解期或“蜜月期”,胰岛素剂量减少。治疗期间维持餐前血糖水平4.4~6.7mmol/L(80~120mg/dl),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在8.4~10mmol/L(150~180mg/dl)。控制HbAlc<7...
...血清白蛋白,已在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到针对牛血清蛋白的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B细胞溶解物中的分子量69000蛋白质发生沉淀。抗体的产生被认为是由于婴幼儿肠道通透性允许蛋白质进入循环,循环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引起淋巴细胞致敏,发生与胰岛B...
...合成增加,导致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数量增多。因此在某些疾病中细胞粘附分子的数量有改变。此外,细胞粘附分子经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作用可发生构象改变,导致其亲和力和扩散速率改变而影响其功能,因此定量检测细胞粘附分子的数量、亲和力及扩散速率对探索...
...在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到来之际,记者从在京举办的“治疗达标,始于足下——HbAlc<7%”糖尿病防治研讨活动上获悉,近期世界上多个研究证明,甘精胰岛素(rDNA源)注射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患者的血糖达到控制目标。 据有关专家介绍,...
...1.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糖。确诊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正规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2.控制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各种感染,对血透、腹透、应用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时,...
...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0天。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饮食和运动指导。3个月后,参照《中医常见病诊疗常规》,着重检测神经病变中神经传导速度指数变化等情况。 结果发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相关的正中神经、桡神经、腓神经、胫后...
...多数患者体型偏胖,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并不胖,甚至属于消瘦,他们是否就不需要控制呢?当然需要控制饮食!糖尿病不分胖瘦,不控制饮食都会导致血糖失控。当然对于消瘦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热量的摄入,但具体饮食仍应按照营养治疗黄金法则安排。可以用体重...
...典型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反复感染或任何一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时,也应检测血糖。血糖测定常在空腹8小时后进行,也可测定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是正常的,但不应很高。超过65岁的老人,最好检测空腹血糖,因老年人餐后血糖升高较...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