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阴暑_松峰说疫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事难知云∶冬行秋令,当寒而温,火盛水亏云云。推作瘟病之原,固为近理。乃又云∶火土合德,湿热相助,故为温病。是温病必原于湿热,将湿热一门,并可以不立矣。须知湿热乃夏时之正气,瘟疫乃天地之杂气,二者迥乎不同。谓瘟病而兼湿热则有之,未闻...

http://zhongyibaodian.com/songfengshuoyi/699-10-1.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周扬俊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2.html

温病暑病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非时之暖,或君相客热之令而病热者,名曰冬温。此与冬月正伤寒大异,法宜凉解,此舍时从证也。若夏月有寒者,其宜温亦然。素问·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伤寒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此二论之言...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8.htm

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序 自序 凡例 节录夏英白先生推拿凡例 第一集·认症法 审察苗窍 五脏各有所司 形色部位指南赋 以色诊病 五视法 辨小儿五音 闻小儿声音 指纹辨色歌 以指冷热诊病说 以目诊病说 五脏所属之症 简切辨症法 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index.html

伏温论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伏温之病,随经可发,经训昭垂,已无疑义。乃张石顽谓温邪之发必由少阳;陆九芝谓温热病必发于阳明;陈平伯则以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吴又可又以膜原为温疫伏邪之所。诸家所论,虽亦各有所见,但只举温病之一端,而不可以概温病之全体。至吴鞠通条辨,横...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5.htm

修事指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为制药指南国医制药学印行,内容未变。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524.htm

修事指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为制药指南国医制药学印行,内容未变。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05.htm

伤寒论温病经文解释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7.htm

心力衰竭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解读我国2007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_【中医宝典】

...指南(简称指南)。本文仅重点地对该指南新增加或修改之处作要点介绍。 ▲凸显关键性药物治疗作用 在治疗方面,本指南的重点仍是药物治疗。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改动较大。 ▲心衰治疗基础:利尿剂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809.html

温病的意义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乃借温病以分别伤寒之言,非专为温病整个说法立言。温病的事实上,常有得病一日,常有发热之中仍带恶寒者。不恶寒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91.htm

共找到467,9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