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鉴别要点,见表4。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本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DIC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出血倾向、肾脏损害、意识障碍、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活化、代谢产物增多等。其鉴别要点,见表5。 3.原发性纤溶亢进 本病极为...
...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止血和凝血系统与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相互制约,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血管内的血液不断循环流动,因此即使血管局部有轻微损伤,既不会出血不止,也不会因局部止血而发生广泛血栓或栓塞,在病理情况下无论哪一...
...合成的代偿性增加而增多,使凝血活性增强。 2.纤维溶解系统 纤溶系统的正常活性作用是与凝血系统构成血液流动状态的动态平衡,防止机体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发生。肾病综合征的病人纤溶酶原丢失过多(分子量小),而纤溶酶抑制物(如α2-巨球蛋白等)因...
...肝素辅助因子灭活凝血酶的速度可以加快约1000倍。肝素还可以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使之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而增强对凝血的抑制和纤维蛋白的溶解。此外,肝素能激活血浆中的脂酶,加速血浆中乳糜微粒的清除,因而减轻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PGI2的能力大小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管壁的内层>中层>外层,上肢血管>下肢血管,这些差异也许与不同部位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同有关。 (3)纤溶活性: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两种重要的生理性纤溶酶原活化剂,即t-PA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活化剂(...
...鉴别要点,见表4。 3.原发性纤溶亢进本病极为罕见,可表现为出血倾向,纤维蛋白原极度降低及多种纤溶实验指标异常,须与DIC所致之继发性纤溶亢进鉴别。 其鉴别要点有: ①微循环衰竭及栓塞表现甚少见; ②除纤维蛋白原极度低下外,其他凝血因子减少不...
...变化的需要,容易缺铁,应在孕晚期补充铁剂,以防血红蛋白值下降。2.白细胞 从孕7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0周时达高峰,约10000/mm3,有时可达15000mm3,主要为中性多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增加不多,而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几乎无改变。3...
...虽然绝大多数血清酶含量极低,在血液中没有任何功能,但也确有一小部分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并行使一定功能。其典型例子就是一些与凝血过程有关的酶,如凝血酶原、Ⅹ因子、Ⅻ因子等,还有与纤溶有关的酶如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等。它们一般...
...之在肽链的Arg�Val间切断而活化生成纤溶酶。纤溶酶本身亦可活化纤溶酶原,同时还可水解纤维蛋白原、因子Ⅴ、Ⅶ、IX和Ⅻ等,从而抑制凝血。2.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首先被纤溶酶水解释出A、B、C小分子多肽,留下X片段...
...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升高、抗凝功能减弱及纤溶活性降低)及血流异常(缓慢、停滞及旋涡)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其机制也有所侧重。内皮损伤和血小板功能亢进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血流缓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则是静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