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龙韬·奇兵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法则,其要领是什么?” 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并不是能战于天上,也不是能战于地下,其成功与失败,全在于能否造成神妙莫测的态势。能造成这种态势的就胜利,不能造成这种态势的就失败。当两军对阵交锋时,卸下铠甲,放下...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54.html

六韬·龙韬·五音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从律管发出的声乐中,可以判断军队力量的消长,预知战争的胜负吗?” 太公回答道:“深奥啊!君王所问的这个问题。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其中主要的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这是最基本的声音,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五行相生相克,...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55.html

六韬·龙韬·农器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3157.html

六韬·龙韬·王翼例证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智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众人之智无穷。即“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公元俞 206 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浪潮的冲击下灭亡了。农民起义领袖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拚杀,结果...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82.html

六韬·龙韬·励军例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帅只要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与士卒同寒暑,同饥饱,同劳苦,同安危,就能够激发起高涨的士气,并进而夺取战争的胜利。田单就是这样取得即墨之战的胜利的。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 284 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87.html

六韬·龙韬·阴符例证

...阴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常用铜铸成伏虎形,故称之为“虎符”。战国时期,凡率兵出征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88.html

六韬·龙韬·阴书例证

...阴书是古代通信中另一种保守秘密的方法,它是由阴符演变而来,能比阴符传递更具体的消息。但无论是阴符,还是阴书,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有可能被对方截获而难以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二是有可能被对方破译内容并被对方将计就计加以利用。因此,并不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89.html

六韬·龙韬·奇兵例证

...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这是指挥作战所应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所谓“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惨败就是由于违背了这一原则的结果。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而中衰,南方强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91.html

六韬·龙韬·五音例证

...根据五音和五行相配来判断敌情乃至指挥用兵,迹近荒诞,不足凭信。但是,其利用各种手段来侦察敌情,透过各种蛛丝马迹判断敌情并进而作出相应决策的思想仍不乏可取之处。清朝将领年羹尧闻雁即警,就是这样的实例。 雍正元年(1723 年)秋,清朝大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92.html

六韬·龙韬·农器例证

...富国强兵是我国传统的国防政策。这种主张出现于春秋时期,而流行于战国时代。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和民众组织诸条件的集中反映,要加强国防力量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巩固政 131 权,扩张势力,...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94.html

共找到7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