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有中西别 药无中西分_【中医宝典】

...升降浮沉和性味归经。我通过辨证、六经辨证,在辨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前提下使用西药,效果明显优于西医。 我认为,抗生素类药物大多可以归属为凉性药;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属于温热药。多数抗生素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属于中医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525.html

中医告诉你什么是气血津液辨证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气闭六种。 二、血病辨证 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若外邪干扰,脏腑失调,使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就可出现寒热虚实的病候。兹据临床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98.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要点及影响因素--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六)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主次不清,甚至将主症遗漏的情况。如非典型的黄疸,忽略了目黄、肤黄、溲黄等症,多主诉食少、无力或低热等,易将此当成主症。抓特点围绕主症,深入了解其症状特点,推动四诊的深化,这对明确诊断,辨清病位、病理因素、属性等至关重要。分真假联系对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6.html

陆德铭_论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致病因素及病位所在,与发病的具体病人的个体情况结合,通过、脏腑辨证以及外科特有的肿痛痒脓、疮疡形色、善恶顺逆、经络气血多少的辨证,从而判断疾病分型、病变的分期,以进一步指导用药。辨病之后,梗概了解了疾病今后病机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把...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施杞_二、精于辨证,善于调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强调辨证仍当以把握四诊为基础,达到证因脉治,有条不紊。望诊应突出四点。其一,突出望“神”。通过望神来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面色的变化,以此来判明人的健康与否及患病的轻重、预后等。其二,突出望全身与望局部相结合。注重观察分析全身虚实表现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3-2.html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微者调,其次平之,盛者夺,汗之下寒热温凉,衰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尽平,长有天命。”这说明中医学在治病方面,首先要辨证,判定疾病阴阳偏盛,病位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然后才能立法。疾病的部位有内外别,感邪有微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28.html

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医学中的“症”、“证”、“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所谓“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

http://qihuangzhishu.com/92/55.htm

周仲瑛_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体征等四诊素材基础上,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判断,以得出相对合理的证候诊断,有关病因、病位、属性、病理变化等等综合概念。其重要性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医道贵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3.html

《方氏脉症正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辨证寒热虚实为;论人身根本以气血盛衰为。所论脉证方药颇为明晰、治病主张同类药并用而反对寒热药并用、气血药杂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也不免于偏颇。现存两种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8/303.htm

《方氏脉症正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辨证寒热虚实为;论人身根本以气血盛衰为。所论脉证方药颇为明晰、治病主张同类药并用而反对寒热药并用、气血药杂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也不免于偏颇。现存两种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84.htm

共找到422,1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