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痞闷不舒,腹中硬痛,积滞泄泻等证。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泽泻(二钱) 研细末,汤浸蒸饼为丸,量服。(程 ...
...下,甘草干姜汤下。急用时,不暇丸,煎汤空心服亦可,名六神汤。感应丸、承气汤并治滞下,积宿一服,不愈再一服,必愈。其不愈者,用和气分利药。(方见前滞下门。)香连丸、胃苓汤、固肠丸、斗门散(并见前门。)调中汤 治滞下,以兼通利消导,但似泻非泻,...
...蛰藏不固,精气易于滑脱。内热暗生,则膀胱熏蒸,小便改其澄清。久之,三焦之气化滞其升降之机,遂至便时牵引作疼,而混浊稠粘矣。故用山药、芡实以补其虚,而兼有收摄之功。龙骨、牡蛎以固其脱,而兼有化滞之用。地黄、芍药以清热利便。潞参以总提其气化,而...
...痈疽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内。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与湿搏凝泣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行速为太过。气得邪而郁。则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郁。隧道阻隔。或溢或结。积久渗出脉外...
...滞热丹毒赤游形,伤乳多食滞热生,较之赤游走缓慢,先宜消食次宜清。【注】此证初发,形若赤游丹,较之赤游丹游走缓慢。因婴儿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达于肌表而生。发热面赤,口酸,舌有黄苔,宜服保和丸,先消食滞。若唇焦便秘者,宜一捻金服之;...
...,二便不利,或脊椎压缩性骨折后腹痛便秘者。方中厚朴、枳实、大黄为小承气汤方取其疏通之功,配合桃仁、乳香、没药以化瘀通滞,青皮、陈皮、乌药以行气畅中,赤芍、白芍、甘草以解痉(片)镇痛。六腑以通为和,若脘腹内伤,胃气上逆,燥屎不行者,此方甚为...
...目录 《兰室秘藏》消痞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兰室秘藏》:消痞汤【别名】木香化滞汤(《兰室秘藏》卷上)。【处方】枳实(炒)当归梢各0.6克 陈皮 生姜 木香各0,9克 柴胡1.2克 草豆蔻 炙甘草各1.5克 半夏3克 红花少许【...
...目录 《嵩崖尊生全书》起痛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嵩崖尊生全书》:起痛汤【处方】当归6克,甘草1克,白术2.4克,牛膝2.4克,独活2.4克,肉桂2.4克,韭白8根,生姜3片。【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消滞止痛。主气血虚有滞。【用法...
...目录 《会约医镜》理气散寒汤 《会约》理气散寒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会约医镜》卷七:理气散寒汤【处方】苍术 厚朴(姜炒)陈皮(去白)甘草各4克 藿香 砂仁 枳壳各2.5克 木香1.5克 香附 乌药各4.5克【功能主治】治中下二...
...,如麻豆大。【功能主治】白滞痢及腹痛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日晚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陈曲汤【处方】陈曲(炒黄)、莱菔子(炒黄)各等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