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医家。字汉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通医术,擅长伤寒杂病,于仲景之学颇多发明。研究并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有《伤寒尚论辨似》、《金匮要略注》(后改名为《高注金匮要略》)等书。...
...病证名。风寒之邪伤于卫分、营分。指大青龙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注解伤寒论》卷三注云:“此中风见寒脉也。浮则为风,风感则伤卫;紧则为寒,寒则伤荣。荣卫俱...
...丹溪朱彦修齐名。所着《十药神书》,专治虚损。虽编中仅传,皆为赝本。修园解组后,始得原书,重加注解,将刊附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后而未果。乙卯岁,萱从旧书坊中,得一钞本,于今三年矣。遍询方家,俱无是书,不敢私自秘藏,因并作汤方俚歌,亟谋...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而竟无效,是亦证重药轻使然。心忖证至于此时,业已走黄危险,若用通用之方,必难获效。曾记陈修园《医学三字经》篇末,载有疔毒丸一方,谓于疔疮有特效,虽走黄者亦可救治。但从未试过,今可一试之矣。因立即如法制成,即以湿丸十粒与之,嘱其用热水送服,如...
...仍为稀黄水,热仍不退,积仍不下也。余乃敬谢不敏,请其另延他医。刘父乃请西医灌肠,二日连灌二次,亦皆灌出稀黄水而已,而发热胸闷腹满仍如故也。复又延余,余乃胆量骤增,检出《伤寒论》之原文:“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宜大承气汤”与刘父观之,以坚其信心...
...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病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