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卷上。指妇人带下色青,甚则绿如如豆汁,稠粘不断,气腥臭之证。亦名带下青候。多因经产之后胞脉空虚,秽浊之邪乘虚侵袭,或肝经湿热之邪下注,伤及任脉所致。症见阴道带下质粘腻、色青绿,气味腥臭,绵绵不断。治宜调肝清热利湿,...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577.htm

外感病证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主要证候及特征】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这些证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人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http://qihuangzhishu.com/76/54.htm

崩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简称崩(见《素问·阴阳别论》),又名血崩(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阴道忽然大量流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崩中者,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腑脏,若无伤则腑脏平和而气调...

http://qihuangzhishu.com/166/581.htm

带脉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带脉及相关脏腑或奇恒之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白带绵绵,子宫下垂,滑胎,腹部胀满,绕脐腰脊痛,腰软无力,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带脉围腰一周,能约束全身直行之各条经脉,调节脉气,固护胎儿,主司妇女带下。带脉虚损,失于约束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37.html

什么是十二经脉病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 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 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25.html

夜间尿频灸三穴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气海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54.html

夜间尿频灸三穴_【中医宝典】

...、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62.html

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前正中线到达咽喉部,再向上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2.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3.主治概要: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

http://qihuangzhishu.com/93/362.htm

手少阴心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44.html

足厥阴肝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51.html

共找到15,1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