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对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前景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说:“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
...成立,中央同意文委党组的意见,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建立和办好中医研究院对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丰富医学科学,团结和提高中西医,是一项关键的措施。《人民日报》为中医研究院的成立发表了题为“加强中医研究工作的重要步骤”社论。这之后,全国有条件的省市也...
...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 那时,在井冈山红军医院里,有西医也有中医,许多内科病都是用中医治疗,多数...
...,治好了病也不是科学。这种说法本身就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1905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其所译的《穆勒名学》按语中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他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九流之学,“虽极思,有不能言其所以然者矣。……其例之立根于臆造,...
...未病的原理、方法,在《人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用药,对保障健康非常重要。 医学的本质是以健康为目的。健康,除了指机体不生病外...
...《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种。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
...则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 1、病因学说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春秋时秦国著名医生医和为晋侯治病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等六种天气现象的太过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医和的“六气”病因论开创了中医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六淫”病因论之滥觞...
...以病机为中心诊治疾病,中医历来都极为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不仅有病机分类的十九条内容,而且特别强调病机在临床中的普遍意义。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仲景《伤寒杂病论》,就以六经病机论“伤寒”、以...
...恽铁樵、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医学翻版,时至今日无论CT还是核磁共振都不能给中医以“肾阳虚”、脾气虚”的图像。可见规范不能“接轨”,“为用”谈何容易。建国初期提出的“中医科学化”,其症结不在于中医是否...
...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规律的认识为‘象科学’,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本质上与作为体科学的西医学不能通约。中医学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