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补泻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理论,更不符合中医实践。 一、灸法补泻的渊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灸疗补泻。如灵枢·背腧篇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黄帝内经太素谓“传”字作“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59.html

黄帝内经的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0993.html

黄帝内经全文_【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宫、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书应在西汉中。 目录: 一、...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8.html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_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饮食宜忌和运动锻炼。应当说,忌口是中医传统特色,可惜忌口的重要意义并没有被人们广泛重视。很多人以为医生就是开个药方,忌口不忌口无关紧要。殊不知应当忌口的如果不忌口,那么本来应有的疗效就可能会被某些食物所抵消。如内经强调:“热病稍愈,当何禁...

http://qihuangzhishu.com/1249/3.htm

五味过量伤五脏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但是如果五味过量,就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39.html

治学研经重理论,博采众长勤笔录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学术理论的发展。 浙江古代的针灸学术之所以昌盛,除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浙江古代的针灸学家能博采众长,充分吸取民间的医疗经验,加以整理提高。如杨敬斋的针灸全书,博取各家之说,对比百余种病症的治症取穴,绘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4.html

高武撷菁辑聚英,针灸理论更完善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误,乃铸男、妇、童子三铜人,累试其穴,推之人体,所取毫发不爽。 高武认为,典籍的问世,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逊术的发展。但世俗操针灸者,以学针灸只须实践,无需理论,即读亦仅以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已。于是,节集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7.html

科学的角度来看奇门遁甲_【360算命网】

...反映或符合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2、“符号”的属性是否反映或符合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根本属性? ——关于第1点 五行生克规律在中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阴阳五行学术是中医学的主要理论),说明五行生克规律基本上能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关于第...

http://wenxue360.com/suanming/archives/207.html

调和五味健康饮食_【中医宝典】

...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五脏 素问·脏气法时论五味五脏的相宜食物提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8297.html

李杲的脾胃内伤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李杲师从元素,深受元素医学思想的影响,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创立了以“脾胃论”、“内伤论”为主的理论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医家之一,对金元医学的繁荣和后世中医学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在学术上,他独称一时,归纳而言,可以概括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9.htm

共找到893,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