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母子血型不和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症,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换血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快、最有效的...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
...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
...类药物。黄疸检测必须重视,有经验者目测误差一般不超过85.5μmol/L(5mg/dl)。上海新生儿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正在研究黄疸比色板,有五种不同深浅的黄色样条固定于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只需在新生儿鼻尖上轻压就可看出黄到什么程度,使基层医、...
...血型不合所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发病早,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致核黄疸,故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疾病。...
...黄疸呢?医生研究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
...发生黄疸的原因是肝细胞微粒体内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非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本综合征可分为重型或轻型,前者因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与脑组织中脂肪组织有极强的亲和力,故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多见于新生儿,其预后极差,多在...
...钝,常伴脾肿大。 (5)病程:新生儿肝炎于生后半年,多能逐渐好转、痊愈,而胆道闭锁少有活1年以上者。 2.新生儿溶血症 在我国主要病因是ABO血型不合,而Rh血型不合者少见。此症早期表现与胆道闭锁相似,有黄疸、肝脾肿大等,但其特点是在出生时...
...诊断: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机,从湿热蕴结、脾胃虚寒、瘀积发黄三方面来考虑。 (1)湿热蕴结 由于孕母内蕴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而发。正如《证治准绳》所说:“皆因乳母受湿热而传于胎儿也。”《医宗金鉴》也说:“儿生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