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之脉,轻手于皮肤得之者肺也,至肌得之者心也,至肉得之者脾也,筋得之者肝也,至骨得之者肾也。五者轻重皆应,是谓五脏之气全也。又有推而外之在经推而内之在血脉。凡诊平人之脉,当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脉络调可以见有余不足之脉。一...
...颈大动脉应手,侠结喉两旁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以候五脏气。足阳明、少阳之会。滑氏曰:『古以侠喉两旁为气口,人迎。至晋王叔和直以左右手寸口为人迎、气口。』《铜人》禁针。《明堂》针四分。《素注》刺过深杀人。主吐逆霍乱,胸中满,喘呼不得息,咽喉...
...方法即诊察的技法。从《内经》主要仍是遍诊法以及在诊寸口脉口时有时是与人迎对比,有时是与诊尺对比(诊足是诊尺之皮肤不是后世的尺脉),从寸口脉不分三关的情况看。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方法、部位、脉象、主病等几个部分,分述如下: 一...
...遥远,她就在我们身边。——编者 中医摸脉能不能诊病?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必须承认这种“以脉测证”的方法可能不准确。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单纯分析由一种手段获得的信息,肯定不如对多种手段获得的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得可靠。 摸脉能知百病? 经常有...
...人迎为结喉旁两侧颈总动脉搏动处。 【人迎】 结喉旁两侧颈总动脉搏动处。又称“人迎脉”。诊脉部位,即左手寸口脉的别称。足阳明胃经穴位名,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右手关前一分.气口之位)气口脉(图)人迎脉(图)人迎在颈法象天地要会始终之门户.(人迎属太阴...
...问冲阳太溪.皆足之动脉.每见时师求之于垂毙之时.验乎不验乎.答曰.是即仲景趺阳少阴也.尝闻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未尝决之于二处也.或谓以此本属胃与肾脉.虽变其名.仍当气口尺中诊之.脉法以寸口趺阳少阴三者并列而论.是即寸关尺三部之别号.但...
...”。即寸口脉。故有人以此篇为《内经》中脉分脏腑之先导。 我们认为《内经》中有尺寸之记载,确未有寸关尺三部脉的记载。上述四段引文,《脉要精微论》中提示尺内这一部位,可分三段配候脏腑。《二部九候论》中之三部,非指寸口脉寸关尺三部,但提示十二经之...
...,而不像脉诊那样“其体难辨”,“在胸易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对初学医的人,舌诊比脉诊容易掌握的多,相比之下,舌诊较脉诊更容易普及和推广。 明末清初,是温病学派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舌诊的黄金时代,舌诊不但冲击了几千年所形成的脉诊在诊断学上的...
...胃,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由是知气口即寸口也。曰变见者,饮食所变之精微,皆显见于手太阴之气口,而阴阳盛衰之象,莫不从此见矣。吴草庐曰∶“两手寸部俱名为气口,不仅言右寸肺脉为气口者也。”)《难经》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