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彦坤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 贵报刊登《冯世纶临证实录》系列文章以来,笔者每期必读,读到精彩之处,禁不住赞叹高建忠、余晖二位医师,在经方大家冯世纶先生门下,尊仲景之意,并有发挥。其高屋建瓴的解析,让笔者进一步体会到了如何活用经方,如何...
...是有火也。”今口苦思冷,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皆属胃热冲逆之证,故而饮食药品难以下咽。本方清热止呕,对中虚热甚,或寒热相杂,热甚于寒者,甚为相宜。黄连理中汤为治虚寒性呕吐。服温热药格拒不纳之方,适宜于寒热夹杂,寒甚于热者。可相参而...
...通过治其结石而收降血压之效,似有“歪打正着”之嫌。《素问》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当临证“无证可辨”时,不妨把有关辅助检查看作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也正是“无者求之”的一种体现。 总之,上述验案都是从中医辨证辨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
...《小儿药证直诀》钩藤饮治吐利,脾胃虚风,慢惊。钩藤(三分) 蝉壳 防风(去芦头切) 人参(去芦头切) 麻黄(去节秤) 白僵蚕(炒黄)天麻 蝎尾(去毒炒各半两) 甘草(炙) 川芎(各一分) 麝香(一分别研入)上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
...生姜泻心汤是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减少干姜用量,加用较大量温化寒饮的生姜而成,用于治疗半夏泻心汤证寒饮较重者。基于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治疗“狐惑”病变,冯世纶传承其老师经验,临证用治口腔溃疡,屡用屡效。冯世纶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即指出...
...不爽,为太阳风寒袭表之症,然脉不浮反沉细,身不热,手足凉,口虽干而不欲饮,皆一派阳虚症状。由是观之,此乃太阳少阴两感证也,当温阳解表以治,拟仲圣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麻黄6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0g 一剂二诊:药后周身汗出,诸症消失,改...
...汗后表邪已解,阳气不固、津液大伤之阴阳两虚证。故遵《伤寒论》:“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之旨,用之果验。...
...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 (《小儿药证直诀·肺病虚实证治》)。本篇“脉证治法”亦指出: “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此久病也,以阿胶散补之。”又谓:“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胶散补之。”指出“唇白色” (阴血不足)、“久嗽”、“...
...是白虎的辛凉清热,不是发汗的辛散方剂。”此说当是。而叶文原注云:“如肌表热无汗,辛凉轻剂无误。”表热而无汗,是有寒邪束表,故致腠理固密,必非暑热阳盛,肌表开泄之症。验于临证实际,暑天并非全属邪热,感受寒邪者实复不少。虽感于寒而天本热盛,又非...
...虚,又不得不补,如此奈之何?惟以运动疗法,以行气血,以运药力。此本案治疗中运动锻炼之不可少也。另须说明,本案投以大剂填补,服药之法不可不知,当多加水煎药2至3次,合并药液得3~4千毫升,令病人饮之代茶,渴即饮之,不拘时。此治疗本病不同于他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