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部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见上例句前一个“腕骨”。③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输》“太白,腕骨之下也。”腕手掌和前臂关联处。《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灵枢...
...而致大便秘结。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治宜滋阴增液,通便泄热。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燥瘕病名。属八瘕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八。多因女子暑月行经期间,劳累过度,或大怒气结,...
...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睑者,下睑也。”故又称上胞、下睑。眼睑内应于脾,为五轮中之肉轮,脾胃又相为表里,故《张氏医通》卷八:“上下胞,其上属脾,而下属胃。”因此,眼睑疾病常与脾胃有关。眼昏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
...不有。”“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王冰注:“升,谓上升;降,谓下降。升极则降,降极则升,升降不已,故彰天地之更用也。”降诞名词。见《叶天士女科症治秘方》。即分娩。详该条。降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指向下拉或向深部用力按压一类...
...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口疳病名。①指口腔病。见《外科启玄》卷八。多由阳明湿火熏蒸而发,常见于小儿。症见口内腐溃,或连及咽喉,疼痛不适,饮食有碍,手心热等。治法:初宜清泻湿热,用清胃散加减。继则健脾益胃,用参苓...
...,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二者均为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与十二经脉的原穴虽含意相仿,但内容不一。参见原穴条。十二手法针刺手法分类名。原称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出《...
...脐中3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梁嘉庆宋代药学家...
...的病变。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论的具体发挥。全书共六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症死候。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周氏医学丛书本,198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铅印本。内障...
...足心处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涌泉疽。详见该条。脚丫即脚趾。《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臭田螺疮最缠绵,脚丫搔痒起白斑。”脚隐病名。指脚底处见有热痛红肿者。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三集。有:“脚底板红肿热痛,名为脚隐。”治宜用大蒜头和盐...
...,脓不泻,塞咽,半日死。”一说指较大的疮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②《灵枢》第八十一篇篇名。本篇为痈疽专论,全面阐述了痈疽的成因、类型特征、鉴别要点及治疗等。其中“热盛肉腐为脓,不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