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治瞳子痛痒(资生经)。穴阳白治下 痛。穴太冲治急痛赤肿。穴太冲 阳谷 昆仑治目赤肿痛。穴曲泉治痛赤。穴阳溪 阳谷治外 赤痛。逆寒泣出。痒。穴侠溪治 伤。穴三间治痛不能。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穴风池 脑户 玉枕 风府 上...

http://qihuangzhishu.com/601/236.htm

法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陈紫山曰∶凡小儿神气目色有五∶一目色,二听声音,三囟门,四形容,五毛发。此五者,虽不能全,若得两精神,声音响亮,十可保其六七耳。目色;夫两乃六脏精华所聚,一身精华所萃;若是睛珠黑光满轮,精神明快,儿必长寿;虽然加病,亦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8-5.html

_《经络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统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者肝之官也,故肝病者 青。又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又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大小。又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始不明。又曰∶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quanshu/729-6-11.html

茫茫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夫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腑脏虚损,为风邪痰热所乘,气传于肝,上冲于,故令瞻不分明,谓之茫茫也。凡病,若肝气不足,兼胸膈风痰劳热,则不能远视,物则茫茫漠漠也。若心气虚,亦令茫茫,或恶见火光,见蜚蝇黄黑也诊...

http://qihuangzhishu.com/623/904.htm

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五脏的精气上注于目,才能使目光有神。 【】 五脏的精气上注于目,才能使目光有神,充分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开窍于,藏精于肝。」说明眼的生理功能和五脏的精气、肝血的调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089.html

中医需要注意什么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759.html

昏_《证治准绳·杂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为病之重轻,故知热郁于目,则无所见也。故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之玄府闭小,如隔帘物之象也。或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昏而见黑花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zhunshengzabing/571-17-11.html

中医望面诊病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 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 ,...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846.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瞻昏渺_《中医眼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亏耗;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失所养,神光衰微。[临床表现]患眼外观端好,物昏朦,有如遮隔轻纱薄雾,或见眼前黑花飞舞,或有闪光幻觉,或见眼前中央有一团灰色或黄褐色阴影,视物变形,如直如曲、大为小等。检视眼底可见各种不同的病理表现。1....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ue/82-12-9.html

共找到408,0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