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杂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前中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延续了明代的特点并有所深化。在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上,主要是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对明以来温补学术主张所进行的论争,这种论争进一步促进了内科杂病学术的繁荣。在辨证治理论的运用上,这一时期对瘀证等一些内科杂病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8.htm

程朱学派的解释_程朱学派的意思出处_成语词典

...宋 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

http://hanwen360.com/cy/185666.html

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编者按:中医“证”“方证”的内涵是什么?“方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区别在哪里?这些问题在中医学术界争论已久。本版近来连续刊登了系列有关经方方证对应临床应用的文章,反响良好。有一些读者投稿本报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王辉萍_一求本审因,详察细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不拘泥一家之见,熟读《金匮》《伤寒》对自已祖先的流派有继承发扬,分析问题,思路开阔,处理能力全面正确,在临床中不抱门户之见,师古不泥古,积极吸取现代医学理论,做到“西为中用,古为今用。”几年来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大量开展研究成果,给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huiping/490-3-1.html

从方法论看中医发展方向_【中医宝典】

...由于中医西医在方法论上的不同,用西医的视角去看待中,往往视为不可理解。但是,如果站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的角度去看待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医方法论的重大特点。 一以象测脏与黑箱方法 近代西医学是“分析科学时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0.html

中医“易水学派”鼻祖金代张无素_【中医宝典】

...中医“易水学派”强调因病因时因境施治,不惟古方,注重扶正。这一辨证理论的创始人就是金代名医张元素。张元素字洁古,号易老,易州五廻县军事村人。唐宋时,易州西部有五廻县,冶所在今西古县村西,元代裁撤。军事村始建于战国,明代因其地处燕国名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21.html

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胃气)”的意义,从而对后世医家,尤其对其传人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及其子张壁的医学创新思想“易水学派”的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所倡导的主要学术主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倡脏腑辨证学说。张元素受《内经》《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7.htm

补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由于他善于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为补土。参见李杲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29.htm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_《中医外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风热,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应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疗疮走黄,至今还在临床应用。后人宗高氏学术思想及以心得形式论述外科疾病,而形成了中医外科的又一大学派——心得。余听鸿的《外证医案汇编》即属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xue/80-1-1.html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应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疗疮走黄,至今还在临床应用。后人宗高氏学术思想及以心得形式论述外科疾病,而形成了中医外科的又一大学派——心得。余听鸿的《外证医案汇编》即属此。陈士铎的《...

http://qihuangzhishu.com/80/2.htm

共找到1,0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