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按发病原理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分布异常、血小板破坏过多和血小板被稀释。 1.血小板生成减少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点是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产生数量和血小板更新率相应低下。 (1)感染性血小板...
...脆性,抑制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吸附有抗体的血小板,因而延长了血小板生存期,减少了其消耗。使用的指征是:①黏膜出血;②皮肤广泛紫癜和瘀斑,尤其是颈部的皮肤;③血小板计数<30×109/L;④血小板持续降低超过3周;⑤病情加重或进展快;⑥复发性...
...、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病毒感染等。...
...输注血小板应列为禁忌。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单独使用这类药物对TTP的治疗效果较差。一般开始用泼尼松60~80mg/d,必要时增至100~200mg/d。不能口服者也可用相应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对急性原发性TTP的治疗意见不统一,...
...检查。 3、血小板抗体检查 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igg)增高,阳性率为66%~100%。发同时检测paigg、paigm、paiga可提高检测阳性率。paigg增高并非本病特异性改变,在其它免疫性疾病亦可增高。但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治疗 1.急性ITP 由于80%以上患者可自行恢复,故有人主张在急性感染后发病,出血轻微者可仔细观察。鉴于1%患儿可死于颅内出血,多数人推荐在血小板严重减少病例,于短期内给予泼尼松治疗,每天1~3mg/kg,可使血小板迅速上升。 2.慢性...
...发生病变,故可引起微血管病性红细胞溶解,后者又可加重局部的血栓形成,若病变较广泛,则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文献报告TTP可伴发盘形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这些疾病的特点都有一定程度的血管炎病变。 ...
...,严重时只能靠输血小板治疗。 所以,对于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目前虽然不能说完全治愈,但绝大多数病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关键是应按正规医院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
...1.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的病例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或血肿。皮肤瘀点多为...
...西医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能改善血管完整性而减少出血,根据病情选择口服或静滴。严重出血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3周。 2.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停用一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