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可通过抗淀粉酶PAS阳性小体、Schiller-Duval小体及免疫组化AFP阳性等特点鉴别。Handel报道的3例病人中,有两例活检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为阴道葡萄状肉瘤,后经常规病理切片确诊为阴道内胚窦瘤。...
...70年代应用CO2激光治疗妇科肿瘤,80年代国内外文献报道治疗CIN的效果,Towensend(1983)比较激光和冷冻治疗CIN(各100例)的结果,失败率分别为11%和7%。Coppleson综合文献一次治愈率为76%~98%。...
...消退。Mcindoe等(1984)报道300例未治疗的原位癌,随访10~20年,转浸润癌率分别为18%和36%。杨学场等(1992)观察了69例拒绝治疗的原位癌患者,其中26%在平均5.2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上面介绍了如何预防宫颈上皮内瘤变...
...两者起协同作用。这一观点为多数人所接受。但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发病机制 食管乳头状瘤系一种良性无蒂肿瘤,主要来自食管黏膜,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成,内含结缔组织和血管,呈疣状、结节状、菜花状隆起,直径多在2~10cm,也有报道...
...区别在于,前者为红斑表面常有鳞屑,并有瘙痒症状,红斑多累及脸、手、胸部、腹部及会阴部。经过手术或化疗后,当血清胰多肽水平下降时,红斑即可消失。 2、胰多肽瘤与多发性内分泌瘤(men-i)有密切关系,或可作为men-i的一部分而出现。文献报道的...
...(一)发病原因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原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及卵巢间质或发生于卵巢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学者报道卵巢癌肉瘤可能与放射治疗有关,其确切病因尚需探讨。1988年WHO将卵巢癌肉瘤划分为卵巢内膜样腺癌的一个亚型...
...全面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征。生长抑素瘤是最罕见的功能性内分泌肿瘤之一,迄今国外资料还不是50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年龄较大,自26~84岁,平均51岁。男、女病人几乎均等。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正常人的生长抑素水平<100pg/ml,...
...消化道出血。如食管裂孔疝、肠套叠。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感染中毒、缺氧等均可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而致黏膜渗血。毛细血管病变如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可引起出血。 4.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
...毛细血管瘤(capillazyhemangioma),就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形成,以鲜红斑痣和草莓状血管瘤常见。(称鲜红斑痣,西医称血管瘤)是由真皮浅层丰富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不高出皮肤。 草莓状血管瘤:主要由窦状扩张的真皮深层毛细血管...
...其他左心室恶性肿瘤一样,预后多不良,手术后复发率高、生存率低,同时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原位复发后肿物生长快,国内报道1例手术后4个月,术前症状复出,经二维B超查原肿瘤部位复发瘤体已近术前大小,拒绝再次手术,8个月死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